“年少有舞”为新京报特别策划栏目,与编舞师姜先昊、左杨洋合作,推出系列儿童传统节日舞蹈,将一年中寒食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习俗融入编舞之中,教孩子在强身健体过程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清明节主题儿童传统节日舞蹈。
“年少有舞”为新京报特别策划栏目,与编舞师姜先昊、左杨洋合作,推出系列儿童传统节日舞蹈,将一年中传统佳节习俗融入编舞之中,教孩子在强身健体过程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今日七夕节,在甜蜜过节的同时,小朋友们也将这一天的传统习俗“跳”了出来。七夕节主题儿童传统节日舞蹈。
“年少有舞”为新京报特别策划栏目,与编舞师姜先昊、左杨洋合作,推出系列儿童传统节日舞蹈,将一年中除夕、春节、元宵节等传统佳节习俗融入编舞之中,教孩子在强身健体过程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上巳节主题儿童传统节日舞蹈。
2月12日,正值元宵佳节,起步区太平街道茅家村沉浸在一片欢乐祥和的氛围中。这一天,村民们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踩寸子”,这一古老而独特的民间舞蹈为节日增添了几分浓厚的文化底蕴和节日气氛。 “踩寸子”是一种源于齐鲁大地、盛行于隋唐时期的综合性民间表演艺术。
锣鼓喧天庆佳节,金蛇起舞闹元宵。2月12日,“金蛇迎春”2025年济南市元宵节传统舞蹈展演在济南弘阳广场北广场上演。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济南市文化馆(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济南弘阳广场相关负责人出席活动,现场近千名观众观看演出。展演现场锣鼓喧天、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记者 杜春娜 王贝艺2月24日上午,元宵节当天,老石沟锣鼓队、兴隆舞龙、西张绣球灯、四蟹灯、梆鼓秧歌、济阳鼓子秧歌、董家伞棍鼓舞、加古通、商河鼓子秧歌、花鞭鼓舞等济南10个传统舞蹈类节目亮相济南市文化馆。
从“碧玉妆成一树高”到“爆竹声中一岁除”,孩子们的舞蹈让如诗如画的中国节在舞台上流淌。四季轮转的中国节,随历史长河涓涓而流,沁润当下,意味深长。9月3日下午,大型原创少儿舞蹈诗《中国节》在上海市群众艺术馆·星舞台亮相。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4月12日消息(记者 余育桑)“这个舞蹈通过敲碗的节奏来表演。”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娘母舞”表演队一名队员黄玉亲说。4月11日,五指山市举办庆祝海南黎族苗族传统节日“三月三”的系列活动,各地少数民族同胞欢聚一堂,共同庆祝民族盛会。
渔船、渔夫、河蚌,渔家气息扑面来。近日,一只只“小舟”在龙华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荡起波澜。随着旋律悠扬、铿锵动听的音乐,龙华舞蹈队的12名队员排成3排,踩着节奏表演起来。只见第一排队员站在“小舟”当中,左右摇摆船身,仿佛行驶在水中。船身围着的蓝色布幔和水草、荷花,也随之摇曳。
本报讯 伴随着动听的旋律,穿着传统黎族服饰的男孩和女孩在芭蕉林里载歌载舞,一起庆祝海南传统民族节日“三月三”的到来……由蒙麓光、王丹妮、张伶俐、沈俊、何子平等编导,海口市演艺有限公司创排的舞蹈作品《三月三》(又名《撩妹儿》)荣获第五届海南省南海文艺奖舞蹈类奖项。
赏花灯、扭秧歌、看大戏,村民也纷纷登上舞台炫起来……正月十五的济南,到处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精彩演出一场接着一场。一日赏尽十大非遗舞2月12日上午,在喧天的锣鼓声中,“金蛇迎春”2025年济南市元宵节传统舞蹈展演在济南弘阳广场北广场拉开帷幕。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贝艺 通讯员 张鸣一项民俗文化活动,能够传承千年、生生不息,必有其独特的魅力与价值。鼓子秧歌是山东省商河县的传统舞蹈,始于秦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清,繁荣发展至今,位列“山东三大秧歌”之首,被誉为“北方汉民族男性舞蹈的代表”,并入选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