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我像掉进了兔子洞的爱丽丝,一头扎进了民国历史的迷宫,那些在泛黄书页间闪耀的名字,那些在时代洪流中沉浮的身影,都让我深深着迷,其中,胡适先生,这位被誉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座高山”的学者,更是激起了我强烈的创作欲望,我开始查阅资料,研读他的著作,试图还原一个真实的胡适,并把我的所思所想分享到今日头条。
胡适,出生于1891年,安徽人,字适之,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新文化运动的倡导人,19岁考取庚子赔款官费生,1917年回国后,被聘为北大教授,在北大教学期间,胡适很注意提携后辈,曾资助过林语堂、陈之藩等人出国留学,提拔任命过梁实秋。
1936年,毛泽东在西北的窑洞里,面对美国记者斯诺,一个晚上借一个晚上的讲述起自己的生平,在谈到自己的读书历程时,曾这样说道,“五四前后,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已经被我抛弃的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