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静宁县以“南果北牛”产业布局为指引,按照种养结合、草畜融合、循环利用的产业发展思路,依托县域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积极探索“草、畜、肥”良性循环的现代农业路子,不断优化畜种结构,健全产业体系,鼓足“牛劲”促进肉牛产业融合发展。
中新网贵州新闻8月18日电(程讯)近年来,黄平县谷陇镇立足本地优势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坚持把发展特色肉牛、能繁母牛作为群众致富增收的重要产业来抓,积极培育各类养殖合作社,通过“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采取“草+牛”的养殖方式,构建了种养循环的发展模式,大力扶持养殖企
今年,纳雍县水东镇因地制宜,结合实际谋划发展“小黄牛”主导产业,通过“双线”模式进行养殖,促进农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水东镇“小黄牛”养殖基地。“双线”模式即“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大户”两种养殖模式。
图为湖北省鹤峰县下坪乡留驾村风光。新华网武汉12月12日电(肖进安、吴文华)在湖北西南边陲、地处武陵山区腹地的鹤峰县下坪乡,一处修建在半山腰的养牛场近日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处养牛场建成后,养的牛将是喝山泉水、听轻音乐、吃中草药的生态牛。
三十岁刚出头的连勇,养殖奶牛已有十年的时间。他抖了抖外套上的草灰,端坐在电脑前,盯着屏幕上的数据,心里惦记的是一头头花白的奶牛,1838号奶牛是否存在消化问题,最近是不是有奶牛临产,又有哪头奶牛到了最佳受精时间……外表帅气文雅的小伙怎么每天与奶牛为伴?是命运使然?还是人生选择?
暮春时节,走进龙岗镇卡比村肉牛养殖基地,一头头毛发光亮、膘肥体壮的肉牛悠闲地嚼着草料。据支书介绍,经多次调研分析和申请项目资金支持,卡比村肉牛养殖项目于2021年启动,如今,已发展成拥有200余头肉牛的规模化养殖场,每年出栏100头左右,为村集体经济带来200万以上的收入。牛棚。
中新网四川新闻1月26日电 (李宇婷 秦子涵)眼下,泸州市合江县大桥镇乘山村集体养牛场迎来肉牛出栏的高峰期,由村集体公司主导的“牛”产业通过种养+售卖结合的方式,将存栏的180头肉牛陆续卖出,发挥了带动集体增收、农民致富的“牛”效益。乘山村集体养牛场。
近年来,沿河自治县新景镇紧紧围绕全县“一主两辅”农业产业发展布局,充分依托辖区生态资源优势和传统生态养殖基础,积极谋划肉牛养殖产业发展项目,不断扩大养殖规模,提高农户养殖积极性,实现了村集体经济规模化养殖、大户养殖、农户散养的肉牛养殖繁荣景象。膘肥体壮的西门塔尔肉牛。
中新网贵州新闻4月16日电 乡村要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贵州省松桃县孟溪镇聚焦大力发展肉牛规模化养殖,抢抓肉牛养殖发展机遇,用优质牛肉推动产业振兴,带动村民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该镇采用“合作社+公司+养殖大户”发展模式,今年2月份以来引进西门塔尔牛300余头。
棚顶发电,棚内养牛。黔江区依托畜牧业优势,借助分布式光伏发电,探索建立清洁能源+肉牛养殖发展新模式,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在黔江区白石镇,一块块光伏板整齐排列在大山深处,光伏板下,成群的西门塔尔牛正在享受牧草。
作为全国肉牛养殖示范县和全省沿黄肉牛特色产业集群主阵地,滨州阳信县先后以牛产业为核心建成了国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现有136个规模化肉牛养殖场、429家食品生产许可认证加工企业,形成绿色肉牛660亿级产业集群,全县肉牛年出栏28万头,年屠宰能力达120万头,列全国县级第一,是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