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人说,老龄化加快,社会正面临“未富先老”的挑战,人口红利已经见底。我想知道,咱们国家的人口红利还能不能延续?经济发展和个人生活是不是都要受影响?将来我们给长辈、给自己养老,会不会“压力山大”?——人民网网友1*********3人口问题,“国之大者”。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遵循人口发展规律,借助政策环境塑造,人口发展经历了负增长、老龄化、教育化和流动化等时代变局,正在进入人口红利的关键转变期,具体表现为数量型人口红利逐渐衰退、质量型人口红利已然迸发、配置型人口红利不断提升。
9月28日,国新办就《中国的全面小康》白皮书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表示,虽然我国人口总量增速有所放缓,总和生育率下降,老龄化程度加深,但总体上看,人口红利依然存在,人才红利优势后发,人口健康水平不断提升。
日前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与2010年相比,2020年全国0-14岁少儿人口比重上升了1.35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上升了4.63个百分点,而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则下降了5.98个百分点。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林焕新)近年来,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占比趋于下降,人口红利优势逐渐减弱。克服人口红利减弱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必须促进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助理吴瑞君对此颇为关注。
人们常常用“生之者众,食之者寡”形象地刻画有利于经济增长的人口年龄结构。意思是说,如果我们把“生之者”视为劳动年龄人口,把“食之者”视为非劳动年龄人口,这样的人口结构就表现为:一方面,劳动年龄人口增长快、占比高;另一方面,非劳动年龄人口增长慢、占比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