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陈子秋 杜雪迎 文/摄)在诗词中,竹子常常被意喻为君子品格,它也是熊猫最爱的食物。最近,竹子还成了创新食品的新潮流。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有奶茶店推出了竹子口味的奶茶,还有甜品店用竹筒作为容器盛放各式甜品,这些新尝试都很受顾客欢迎。
人们在初夏要顺应天气的变化,重点关注心脏。心为阳脏,主阳气,心脏的阳气能推动血液循环,维持人的生命活动。夏季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季节,是人体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期,易出汗较多伤害人体阳气,因此要注意保护阳气,养护心脏。01 别“上火”中医五行学说认为,夏季对应五脏的心。
1.生脉饮 党参、麦冬、五味子三味适量代茶饮。 功效;益气复脉,养阴生津。适用于气阴两虚,心悸气短,脉微自汗者;暑热耗伤气阴,自汗、神疲乏力、咽干口渴者亦可。尤宜于冠心病、心律失常、神经衰弱属气阴两虚者。2.竹叶麦冬莲心茶 竹叶、麦冬、莲子心三味适量代茶饮。
冬季北方气候干燥,很多人会出现口干舌燥、脱皮、便秘等症状。中医认为,这主要是由于人体内火所致。有人感觉上火了,想靠少穿衣服的方法降火,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因为内火需要从体内疏散,如果靠外面的寒气去火,容易形成“寒包火”。
广东人常把“热气”挂在嘴边上,平时爱喝凉茶,对煎炸、烧烤的食物常常是敬而远之,不然很容易出现咽喉痛、口干舌燥等症状。但是,如果出现“上热下寒”,即很容易上火,但腰肢发软,下肢怕冷的情况,此时该如何调理呢?
封面新闻记者 赵紫君走进茂密的竹林、化身小篾匠、吃竹筒饭、跳竹竿舞、探秘寻宝、用粘土制作小汽车……3月27日,迎着春日暖阳,来自四川南充的16组家庭带着移动的家,出发前往高坪区长乐镇斑竹乡,走近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高坪竹编非遗文化基地,奔赴一场春天的约会。
极目新闻记者 姚赟夏天湿热,尤其南方部分洪涝地区,居民饮食有哪些需注意?6月28日,在国家卫健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副院长宋坪在回答极目新闻记者提问时表示,雨水洪涝会加重暑湿邪气,要清淡饮食,避免过于油腻、生冷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