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5日,国内互联网造星领军品牌“偶像计划”宣布旗下偶像家族IP·Family首支MV《You got me》完成在腾讯视频首发。这是继资本寒冬中获得数千万人民币pre-A轮投资后,偶像计划在泛娱乐产业里投下的又一枚重磅炸弹。
比如黄宾虹,比如陆俨少,比如黄冑,比如程十髮,我对他们的作品崇拜得五体投地。但有些大师,画得很好,我很喜欢他们的作品,但并不崇拜,他们也就不可能成为我的偶像,比如齐白石、比如李可染,比如张大千,比如潘天寿,比如吴昌硕。
偶像一个很根本的特征在于,她们是全面地活跃在各种平台上,从电视剧、现场到互联网,从杂志封面到CM拍摄甚至到综艺节目,没有地方见不到她们,关键的是,她们依靠这种多媒体互动,建构自己的身份——偶像作为一名多媒体表演者,总是在一个参考其他文本的意义和代码系统中运作。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夏山 绘编者按不少青少年都会在成长过程中有自己崇拜的偶像。被视之为偶像的人物身上的积极因素,对孩子的成长会产生正向激励作用,而一些有争议甚至充满负能量的人物,必然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良影响。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有研究表明,偶像崇拜和榜样学习是当代中小学生成长中比较普遍的现象。偶像的力量是无穷的,往往是孩子们身心健康成长、战胜困难、追求理想的精神坐标。现如今,孩子们心中的偶像是谁?中小学生偶像崇拜有哪些特点?受什么偶像或榜样的影响更大?最关注榜样的什么特质?
偶像崇拜在儿童青少年中是一种普遍现象,甚至有的孩子把偶像奉为“神”一样的存在。儿童青少年崇拜什么样的人,在一定程度上会为他们未来的人生带来不同的走向:偶像身上的正能量,对孩子的成长会产生正向激励作用,反之,则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3月31日消息,艾媒咨询近日发布的《2023 年中国虚拟偶像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22 年中国虚拟人带动产业市场规模和核心市场规模分别为 1866.1 亿元和 120.8 亿元,预计 2025 年分别达到 6402.7 亿元和 480.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有一句话引起人们的广泛共鸣,“疫情结束后希望国家给年青人树立正确人生导向,把高薪留给一线科研人员,不要让年青人一味追演艺明星”。此外,一位明星的粉丝团与泛亚文化圈在社交媒体上“大战”,更加引发人们的关注,一时间,如何追星、理性追星,成为人们的共同关注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