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圆明园考古工地迎来公众开放日,20余位观众受邀走进文源阁遗址,跟随考古专家领略考古的魅力。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张中华说,此次考古发掘揭露了文源阁的宫门、碑亭、御路、围墙等,水渠环绕的藏书阁院落布局重见天日。
9月22日,圆明园考古工地迎来公众开放日,20余位观众受邀走进文源阁遗址,跟随考古专家领略考古的魅力。市考古研究院介绍,此次考古发掘揭露了文源阁的宫门、碑亭、御路、围墙等,水渠环绕的藏书阁院落布局重见天日。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12月6日电 (记者 徐婧)今年8月以来,北京圆明园文源阁遗址开展了考古发掘工作。记者6日从北京市文物局获悉,考古发掘揭露出文源阁完备的防火防洪设施,这处遗址计划按程序进一步整治后对游客开放。
在圆明园深处,有一处以皇家藏书楼为主体的园林景观——文源阁,《四库全书》就收藏在这里。近日,文源阁遗址考古发掘取得多项重要成果,该遗址按程序完成进一步整治后,将对游客开放。历史遗迹重见天日文源阁遗址位于圆明园东北部,雍正时为四达亭,乾隆四十年(1775年)改建成文源阁。
圆明园东北部,一处水渠环绕的清代皇家藏书阁院落重见天日。12月6日,北京市文物局宣布:圆明园文源阁遗址考古发掘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考古人员在这里首次发掘出完备的防火防洪设施。宫门、碑亭、月台、御路等遗迹的发现,为世人描绘了一幅野趣盎然的园林风景图。
出土于圆明园遗址的文物,作为圆明园最为真实的遗迹体现,尽管它们仅是昔日园内浩瀚收藏中的沧海一粟,且普遍呈现出残破不全的状态,但这些文物不仅与紫禁城内那些辉煌壮丽、华美典雅的清代皇家文物同根同源,更是圆明园历经兴衰沉浮的珍贵历史见证。
中新社北京12月8日电 题:圆明园:东西文明交流没有躲过的劫难作者 孙晨慧今天,无论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站在圆明园的废墟前,总会感慨162年前这座“万园之园”的盛景。“你只管去想象那是一座令人心驰神往的、如同月宫的城堡一样的建筑,夏宫(指圆明园)就是这样的一座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