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 “有很多人称我为‘红薯教授’,这个称呼让我感到非常亲切,感到无上光荣,让我更有动力……”1月17日,在河南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委员通道”上,对红薯有着特殊感情的省政协委员、河南科技大学甘薯产业研究院院长侯文邦如是说。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要想种出好红薯,得先有好品种。
“大家可以重点关注一下我们的1号链接,这是我们的爆款产品,全网销售超千万......”在思南县经开区红薯产业园内的电商直播间,主播正在向网友推荐思南特色的红薯产品“陈薯”系列酸辣粉。园区内,酸辣粉生产车间忙碌不停,智能包装车间机器轰鸣,调料包厂蓄势待发。
大象新闻记者 夏秀琴 通讯员 李帆 祝亚茹/文图金秋十月,河洛大地一派丰收景象。霜降时节,在洛宁县小界乡王村村,今年48岁的种植户刘庆杰正驾驶打秧机抢收蜜薯,顺着根茎一拉,颗颗蜜薯破土而出,泥香里带着清甜。
大小新闻客户端3月13日讯( 通讯员 许琳)初春时节,走进招远市夏甸红薯主产区银山后四海薯业种植基地,大棚内一垄垄嫩绿的烟薯种苗正迎着暖阳舒展新叶,订单育苗大棚内,工作人员正种植着种薯,一幅"科技育苗+智慧春耕"的现代农业图景徐徐铺展。
红网时刻新闻12月26日讯(通讯员 黄玲艳 雷婉婷)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基础。今年以来,临武县南强镇安富村立足本地特色优势,大力推进红薯粉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更带动了当地村民就业,小小的红薯一跃成为撬动产业发展的“金疙瘩”,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嬢嬢,要按照合理的间距来摆放,这样才有利于红薯薯苗生长发育,以及后期控旺和管护!”2月12日,枫芸乡综合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石正祥俯身在育苗床前,手把手给务工群众做示范。在薄雾未散的田野间,五十余名干部群众围在垄沟旁,早春的寒意被此起彼伏的问答声驱散得无影无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