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个热搜引发网友热议——“宝妈因孩子吃了同学生日蛋糕发飙”。有网友发帖称,班级群里有个家长因自家孩子吃了学校同学分享的蛋糕而生气。帖子里的对话中,疑似这位当事人妈妈称,自己对儿子的饮食十分讲究,只给儿子偶尔吃动物奶油蛋糕,而且几乎不碰反式脂肪的食物。
9月6日,网上流传一则广西玉林东成小学某班级家长微信群的聊天记录,引发网友热议,并在7日冲上热搜第一。部分截图显示,该家族在群里质问老师、同学家长,有人劝说也被怼“这个事情关你的事吗?”“把你的话憋回去”,并且表示已上报派出所和教育局。
这个问题始终困扰着心理学家们,人类的行为模式极其丰富多样,有时会出现让人意想不到的反应,近年来,一些极具争议的心理学实验引发了广泛关注,通过对人性的深入探索,揭示了人类潜意识中的一些不为人知的一面,这些实验的结果往往出人意料,给我们重新认识自我提供了新的视角,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令人震惊的心理学实验,探究人性的深层奥秘。
盘点班级群那些不走心的发信息,看也没看跟着复制发送,屏幕里写满大大的尴尬!看不清老师的姓就算了,咋还都看不清呢?非得叫粪老师,人家姓龚啊!!!!老师内心无比愤慨!老师都郁闷死了,这些家长咋非把我的姓改了干什么呢?
前言高中期间,班级群是老师学生和父母的交流地带。高考结束,可能它存在的意义就不一样了!以下视频简直让我大开眼界,瞬间打通任督二脉,半夜惊醒,“我怎么没想到呢!”视频来源@娱乐吃瓜酱现在家长们的脑回路都已经这么清奇了嘛?
为进一步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深化“小学作业不回家”,推动“双减”落实落地,国庆节前,成都市教育局发布工作提示,规范作业管理“六条”规定,要求中小学要科学合理布置作业,不在班级群里布置打卡式作业、严禁给家长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