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不敢管”成为基础教育中比较严重的问题,老师变得佛系,不求有赏,但求无罚,致使教育软弱无力,教学质量下降,甚至出现很多严重的校园欺凌事件,以及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于是要求赋予教师惩戒权的呼声越来越高。
□梁宇飞 (河西学院)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发布。《意见》明确“维护教师教育惩戒权,支持教师积极管教。学校和有关部门要依法保障教师履行教育职责。”这一鲜明表态,引发社会关注和热议。
8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维护教师教育惩戒权,支持教师积极管教。重申教育惩戒权,是再一次为教师正当履职撑腰。一直以来,教育惩戒都是教师的合法权益。
因教育惩戒易与体罚、变相体罚相混淆,导致实践中许多教师不会、不敢、不愿行使惩戒权。2024年8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维护教师教育惩戒权,支持教师积极管教”,鼓励教师用好“戒尺”。
原标题:维护好教师惩戒权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意见》提出要“维护教师教育惩戒权,支持教师积极管教。学校和有关部门要依法保障教师履行教育职责。
8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出要维护教师合法权益,维护教师教育惩戒权。消息发布后,随即引发舆论热议。关于教育惩戒权的问题,社会各界一直都有不少讨论,与此相关的各种新闻,也不时引发热议。
11月17日,因“给上课爱说话的学生戴小蜜蜂”走红的老师,发视频称已经离职。所谓“小蜜蜂”是一种便携式扬声器。此前,这名老师给爱说话的学生戴上了“小蜜蜂”,他一旦说话,整个班都可以听见。之后,她拍了学生接受这种“技术监控”的视频,上传到了短视频平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