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效降压药的优点在于,这类药物在体内存留时间长,一般都能够在24小时内起到一定的降压效果,但这类药物也并非没有缺点,这类药物的缺点往往是,要达到最佳的降压效果,一般都需要服用一段时间才行,通常说来,氨氯地平、沙坦类、普利类降压药等常见的长效降压药物,都需要服用2~4周时间,才能够使药物达到平稳血药浓度,才能够达到更好的降压效果,因此,如果您是刚开始吃降压药,吃了一种降压药,降压效果不理想,到了下午血压又升高,则可以考虑在吃一段时间看看,如果服药4周以上,血压仍然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就应该考虑其他方面的原因了。
现在高血压的人是越来越多了,大多数人服药以后,血压一般都比较平稳,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然而有一部分高血压患者在早晨吃药以后,白天的血压是控制住了,但是到了下午或者是晚上,血压又高了,那么如果遇到了这种的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点亮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推送本文专家:蒋雄京,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血管病中心副主任,中国医促会难治性高血压与动脉病分会主任委员擅长:难治性高血压及外周血管病的诊断及介入治疗10月8日是我国高血压日,高血压科普是主题内容。
高血压的治疗是一个长期治疗,常常会有一些高血压患者来咨询说吃了降血压药,血压还是比较高,怎么办?药物服用之后并不是马上就能够把血压控制下来,尤其是我们现在使用的长效、半衰期比较长的药物,总体上发挥最大,疗效会比较慢一些,但慢有慢的好处,因为将来会比较稳定,比如说我们用的氨氯地平,它的半衰期就特别长,可以超过35个小时,与此同时它的最大疗效发挥的时间也比较长,一般来讲需要1~2个星期才能发挥最大疗效,如果您只吃了3天5天,那么还可以再看一看。
最近,身边有一位朋友问到了这样一个情况:他从一个月以前开始吃降压药,一直以来习惯于早上测血压,发现“高压”在120-130mmHg、“低压”在80mmHg左右,还算控制得可以。不过,最近几天,他开始改成晚上测血压,却突然发现血压常常只有100/70mmHg左右。
在门诊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一些高血压患者,他们平时都按时服用降压药物,但是血压控制的却不理想,甚至有的人血压高达220/110mmHg。可能很多朋友会觉得奇怪,我明明按照医生的建议服用降压药了,但是为何却控制的不理想呢?
血压130/90水平的血压,实际上并未达标,中国高血压指南规定,血压在140/90mmHg水平以下才叫正常血压,虽然收缩压130达标了,但是舒张压90或90以上,也属于高血压的范畴,如果按照欧美高血压指南,将正常血压定义为130/80mmHg以下,那么130/90的血压妥妥的属于高血压。
老李今年50岁,在一家国企上班,平时很注重养生,对自己的身体健康非常重视,一旦觉得哪里不舒服,就会自己弄些药或者保健品来吃,当然这些都是从亲戚朋友或者同事那边探听来的,有中药的,也有西药的,也有被推销的。
这是来自一位高血压患者的倾诉。降压药的副作用太大了,我是一级高血压,刚开始吃地平类降压药,吃了一年,心跳快、头痛,最后还牙龈增生,牙齿间肿胀有大大的肉球,之后又换成沙坦类降压药,结果吃的第二天就开始关节骨骼疼,路都不能走,吃了一个月快成跛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