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称,日本京都大学教授土井隆雄等人正以此为目标开展实验。这听上去似乎是一个极其美妙的想法,但国际宇航联合会空间运输委员会副主席杨宇光对科技日报记者表示:“日本科学家的实验具有一定的探索意义,不过以目前人类的技术水平和火星上的条件而言,想要让树木在火星上茁壮成长几乎不可能。
科技日报讯 (记者梁乐)近日,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以下简称“新疆生地所”)的科研团队于第三次新疆综合科学考察期间,在沙漠极端环境中发现一种有望在火星存活的植物——齿肋赤藓。相关研究成果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于综合性英文学术期刊《创新》。
理论上,火星地形可以种植农作物,但这并非易事,沙砾和灰尘不仅没有有机物和有益微生物,还充满了让大多数植物难以生存的盐分和矿物质。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新发表的研究提出了一个解决办法——种植苜蓿。
在第三次新疆科考中,来自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的研究团队,聚焦于一种名为“齿肋赤藓(Syntrichia caninervis)”的沙漠苔藓研究,结果不仅刷新了对极端生物环境耐受性的认知,且证明该种生物在复合多重逆境的火星模拟条件下仍能存活并能再生出新的植株。
其实,照片上显示的沙漠并不在地球上,而是在与我们相距上亿公里远的火星上,这就更让人感到好奇了,美国NASA的多辆火星车对火星探索了几十年,并没有发现什么青山绿水,那么火星沙丘上的一排排“树木”是怎么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