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国内每生产5把吉他,就有1把来自这里;全世界每生产7把吉他,就有1把出自这里。”说到吉他,正安人底气十足。从业人员超1.5万人;年产吉他200余万把;年综合产值29.15亿元;产品出口40多个国家和地区,正安因此被称为“中国吉他制造之乡”。一把吉他,何以风行海内外?
来源:【多彩贵州网-众望新闻】本文约552字,阅读约需1分钟多彩贵州网·众望新闻讯(本网记者 高琦)“我们一直积极推动正安吉他的发展,特别是在助力吉他自主品牌拓展国际市场方面,我们做了许多努力,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2023年10月,正安举办“青春遇见贵州·吉他律动正安”音乐美食消费季系列活动现场。李洋摄正安,一个位于贵州北部的武陵山区的黔北小县,不沿边、不沿江、不沿海。历史上,正安县县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曾是贵州50个国家级贫困县之一。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李熠祺、尹平)在我国,有很多小城,看似平凡却蕴藏着连接世界的力量,通过外贸产业,编织着一张张跨越国界的经贸网络。在这里,人们推开家门就可以拥抱世界,小城外贸,正在努力绘就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吉他是典型的西洋乐器,但您知道吗?
出口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均生产吉他240余万把,全球每生产7把吉他就有1把出自这里……这里是被称作“吉他世界工厂”的遵义市正安县。上午9时,早春寒意还未散去,正安县音格乐器制造有限公司加工生产车间内却火热非常,150余名工人正铆足干劲,赶制即将销往德国纽伦堡的吉他订单。
年味还未散尽,正安县不少企业已早开工、忙生产、赶订单,纷纷按下生产“加速键”,奋战一季度“开门红”。2月11日14时,记者走进贵州正安娜塔莎乐器制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进行打磨、组装、喷漆,各个生产环节正紧张有序进行中。
近年来,遵义市正安县大力发展吉他及配套设备生产,弘扬吉他文化,推动吉他工业、吉他文化、吉他旅游“三位一体”融合发展,用吉他“声”产力奏响发展旋律。2013年以来,正安县以吉他产业为核心,不断提升吉他产业核心竞争力,越来越多的自主品牌正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以往,需要经过200多道工序,才能制作出一把精美的吉他。而如今,在贵州正安经开区娜塔莎乐器制造有限公司,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创新应用,只需3分钟,即可完成一把吉他的背板制作,减少了50%的工序,为正安吉他产业的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劲动力。
新华社贵阳/莫斯科9月14日电题:一把奏响和美之声的中国吉他新华社记者骆飞 李惊亚 陈嫱板材挑选、切割成型、拉装弦线、调音检测……经过200多道工序,一把把做工精美的吉他在中国贵州省的正安县诞生,随后通过中欧班列、水运等方式销往全球各地。
进入第四季度以来,贵州各地工业企业也积极响应市场需求,开足马力决战四季度,确保完成全年订单目标任务。连日来,在遵义市正安县经开区吉他产业园区内的贵州正安娜塔莎乐器制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在车间制作吉他。他们有条不紊在各自岗位上忙碌,为实现全年目标考核任务而努力。
澳门,国内中西文化的重要交汇地;正安,芙蓉江边的一座黔北小城,被誉为“中国吉他之都”;横琴,地处广东珠海南端,与澳门一水一桥之隔,具有粤澳合作的先天优势。三地因一把吉他而紧密相连,2021年珠遵协作以来,依托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平台,已有26.7万把正安吉他销往葡语系和拉美国家。
人才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在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一把小小的吉他,在人才的助力下,弹奏出了一曲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的动人乐章。一、以情引才,汇聚返乡创业力量正安县曾是劳务输出大县,有大量人员在外从事吉他生产销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