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主管金融时报援引专家:预计年底前部分专项债额度将提前下达 使用范围可能扩大】财联社10月10日电,“财政部已设立特别国债收支科目,表明通过特别国债增发的可能性较大。此外,预计年底前,部分专项债额度将提前下达,使用范围可能扩大。
财联社3月14日讯(编辑 李响)今日央行社融数据公布,2025年前两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9.2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32万亿元,其中政府债券净融资2.39万亿元,同比多1.49万亿元。可以看出2月份“化债”继续推动政府债券融资同比多增,并成为拉动社融的主要动力。
每经记者:宋钦章 每经编辑:张益铭今日,《金融时报》发表了一篇对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副秘书长徐忠的专访文章。徐忠在受访时对当下债市的三大“认识误区”进行了逐一阐明,并指出近期一些金融机构在央行提示风险后,“一刀切”地暂停了国债交易,是对央行意图的误读。
业内人士认为,本次人民银行宣布即将开展国债借入操作,是为了今后择机将其卖出,并以此引导国债收益率上行。在10年期国债收益率降至历史低点之际,卖出国债有利于稳定长债利率,防范利率风险。人民银行此次公告旨在提醒金融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注意防范投资中长期债券可能产生的期限错配和利率风险。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唐婧 北京报道连续五个月净买入之后,央行宣布暂停这一操作。1月10日,央行发布公告称,鉴于近期政府债券市场持续供不应求,决定2025年1月起暂停开展公开市场国债买入操作,后续将视国债市场供求状况择机恢复。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人民银行正在与财政部加强沟通,共同研究推动落实。这个过程整体是渐进式的,国债发行节奏、期限结构、托管制度等也需同步研究优化。
据报道,央行目前已签协议的金融机构可供出借的中长期国债有数千亿元,将采用无固定期限、信用方式借入国债,且将视债券市场运行情况,持续借入并卖出国债。此举引发投资者对债市是否进入全面防御的讨论。 对普通消费者而言,一般是通过购买固定收益类理财、债券型公募基金等参与国债市场。
不出业内所料,新一期储蓄国债再次出现“秒光”销售行情。7月10日发行首日,多家银行储蓄国债线上额度在一分钟内快速售罄。《金融时报》记者在开售时间8点30分准时刷新工商银行手机银行国债购买界面,该行5年期储蓄国债约在8点31分售罄,3年期储蓄国债约在8点32分售罄。
在9月24日的国新办会议上,央行行长潘功胜回应了市场高度关注的国债问题。他表示,目前我国长期国债收益率在2.1%附近徘徊,国债收益率水平是市场化形成的结果,人民银行尊重市场的作用。实际上,利率风险是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
“央行也明确表态要保持正常向上倾斜的长债收益率曲线,两者是会统筹考虑的。”亦有业内人士解释,如果市场参与者将降息视为对长债利率下行预期的印证,将会形成新一轮长债利率下行压力,带来预期与长端利率之间的螺旋下行循环。
7月1日,人民银行发布公告表示,为维护债券市场稳健运行,在对当前市场形势审慎观察、评估基础上,人民银行决定于近期面向部分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开展国债借入操作。该消息发布后,1日下午国债活跃券收益率直线上行。当日10年期国债收益率和3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升至2.25%和2.
根据人民银行发布的公开市场业务公告[2024]第2号,为维护债券市场稳健运行,在对当前市场形势审慎观察、评估基础上,人民银行决定于近期面向部分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开展国债借入操作。来源:金融时报客户端作者:马梅若编辑:段嘉希邮箱:fnweb@126.
每经记者:陈植 每经编辑:张益铭随着国债收益率回升,相关部门开始“摸底”金融机构对未来国债收益率走势的观点。9月30日,有媒体报道,有农商行金融市场部近日收到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下称交易商协会)问询,内容是如何看待未来10年期国债收益率走势,一旦10年期国债收益率突破2.
随着强监管信号释放,中小金融机构参与国债交易再起风波。近日市场传言,江苏地区的农商行被通知禁止国债交易,券商中国记者联系江苏地区多家农商行进行确认。其中,常熟银行对此消息表示否定,另外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江阴银行、苏农银行,两家银行均表示目前国债交易业务正常进行。
今年以来,债市持续成为市场焦点。资金大量涌向债券市场、央行提示长期国债利率风险、交易商协会对几家金融机构启动自律调查……一系列事件引起各方高度关注,各种“小作文”频出。围绕市场关注热点,《金融时报》记者梳理了几大问题,邀请多位业内人士接受本报采访。
值得注意的是,在各地推出政府收储房源的大背景下,相比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本次报告不仅提及“房”字频率大幅上升,从26次攀升至119次,更是专门设立《支持住房租赁产业可持续发展》专栏,明确表示租金是印象住房价值的核心变量,并指出租赁住房收益率未来有望高于多数资产回报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