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五篇大文章”,其中数字金融在提升服务效能、优化客户体验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银行已成为金融服务场景渗透的有效抓手,如何用好App这个“超级入口”,成为诸多银行的重要发力点。
本报记者 王柯瑾 苏州 南通报道根据国家卫健委的预测,到2035年,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预计将突破4亿大关,占总人口比重超过30%,在这一人口结构深刻变革的背景下,“老有所养”已然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
1月24日,中国民生银行携手中国银联在福州成功举办“向上向美向未来”银联生态圈合作大会。本次大会旨在深化双方战略合作,共同成长、协作共进、共谋发展。中国银联执行副总裁胡浩中、民生银行副行长林云山出席活动,银联及银商总分机构、民生银行40家分行相关负责人共150余人现场参会。
近日,上海银行发布2023年度报告。2023年,上海银行坚持战略引领,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报告显示,2023年该行科技型企业贷款投放金额1,816.21亿元,同比增长82.61%;2023年末,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1,403.
在数字时代浪潮下,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更加深入广泛。拥抱数字化发展潮流,兴业银行围绕“金融机构综合服务商”“金融市场综合营运商”的定位,积极运用开放银行理念和Open API等新技术,于2022年焕新升级“银银平台”。
“中国银行业创新发展典型案例集”通过广泛征集案例,从提交的案例中遴选出优秀样本,展示商业银行在落实五篇大文章、服务乡村振兴、跨境金融、公司治理等方面的实践风采,从微观角度更加生动地反映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具体做法和成效,为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张欣 北京报道面对银行业利差收窄、城市区域竞争激烈、金融服务需求多元化等市场新形势,城商行的转型势在必行。2019年10月,广西资产规模最大的单一法人机构——桂林银行开始从传统的城商行向“三农银行”转型,发力乡村振兴。四年深耕成效初显。
黄河新闻网长治讯:今年以来,潞城农商银行深耕普惠金融市场,突出“做小做散”的导向,充分发挥在网点、渠道等方面的优势,实行分层营销和差异化管理,进一步加大金融场景渗透力度,开启银商合作共赢局面。建立共赢生态圈。
本报记者 张漫游 北京报道经历了十年的发展,多层次普惠金融供给格局逐步确立,普惠金融产品服务持续优化。作为五篇大文章之一,普惠金融于2024年开启了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地方法人银行是普惠金融的支柱力量。面对普惠金融的新发展目标,地方法人银行如何满足普惠金融综合金融需求?
本报记者 郝亚娟 张荣旺 上海 北京报道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列为2024年政府十大工作任务之首。《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为助推新质生产力,银行也在探索和尝试新的业务模式,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
山东潍坊农商银行与时俱进适应形势变化,以解决商户难点和痛点为立足点,创新推出“潍农商金翼”场景金融服务平台,将金融服务无缝融入消费及产业场景中,打造出具有潍坊农商银行服务特色的“金融+行业”智慧服务模式。
■田耿文当前,科技金融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银行机构纷纷布局科技金融,加强相关领域信贷投放,以期在新的竞争格局中抢占先机。对于作为地方金融主力军的农商银行而言,科技金融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在这股浪潮中找准并发力新赛道,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10月15日8时许,中国(绵阳)科技城创新馆迎来一批特殊的参观者,来自成都、重庆、西安等地的先进制造产业领域代表企业负责人边看边交流,相互探寻本行业科技创新最新动向,成都银行生态合作企业走进中国(绵阳)科技城活动的序幕也随之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