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充电宝企业所提供的格式条款因为没有与消费者协商,所以在制定实施时,尤其要注意保护好消费者的权益。图/IC photo超1秒按30分钟收费,共享充电宝这次又受到了舆论关注。近日,据《法治日报》报道,家住北京市丰台区的李女士在使用“×电”共享充电宝时,遇到了一次计费问题。
来源:中国经济网资料图片 中国经济网 刘江/摄共享充电宝,曾被视为解决人们手机电量焦虑的“救星”,在商场、咖啡馆等公共场所随处可见。然而,随着市场的快速扩张,这一便捷服务价格不断上涨,从最初的1元/小时到如今部分品牌高达6—8元/小时甚至更高,备受消费者诟病。
充电宝老旧、部分共享充电宝导航地址与实际不符、超时1秒钟就要多收半个小时的费用……近日,京津冀三地消协组织对美团、怪兽、小电、街电、搜电、来电等6个品牌的60个租借机柜网点开展体验调查发现,部分品牌充电宝存在收费不合理、容量不足、充电速度慢、归还网点少等问题。
共享充电宝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为我们解决了手机电量不足的燃眉之急然而您可能不知道这看似便捷的服务背后却隐藏着新型的诈骗陷阱为进一步增强群众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意识,有效预防和减少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发生,冰城公安针对近期出现的新型诈骗手法进行详尽拆解,提醒您谨防共享充电宝骗局。
#长白时评#不久前,京津冀三地消费者协会组织发布了共享充电宝消费调查结果,有近六成受访者认为共享充电宝收费不合理。调查结果还显示,共享充电宝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充电宝容量不足、设备老旧故障多和充电速度慢等问题,归还过程中存在归还网点少、机柜无空位、归还地点不详细等情况。
超1秒按半小时收费 捆绑销售暗藏陷阱 频繁弹窗诱导消费共享充电宝何以惹众怒天津市的李先生最近出门旅游时因为手机没电,于是扫码租用了某景区内的“×借”共享充电宝。过了1小时15分钟,李先生归还充电宝时发现,自己竟被扣了20元。
来源:中新经纬 近期,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24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其中指出,由于商家信息显示不准、状态更新不及时等原因,消费者使用共享充电宝等共享产品后难以找到正确的归还地点,被迫延长计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