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话菊◎农历九月,俗称菊月。如同言端午离不了屈原和粽子,说重阳则少不了陶渊明和菊花。菊,又名“延寿客”,长寿之花,还与梅兰竹并称“四君子”,独傲秋霜,晚节犹香。 “菊花知我心,九月九日开;客人知我意,重阳一同来。”重阳之日赏菊、饮菊花酒,据传便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
重阳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每逢此时,诗人们登高赋诗,他们怀念友人、想念亲人。有了感情的灌注,重阳节的诗词也格外真切感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今天是农历九月初九我们迎来重阳节祝老人健康长寿愿家人幸福安康因为《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又称重九、上九又因为“九九”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于是有了长久的含意是个很受重视的日子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许多人会和
《湖上寓居杂咏》宋 ·姜夔(kuí)荷叶披披一浦京,青芦奕奕夜吟商。平生最识江湖味,听得秋声忆故乡。释义:荷叶飘动着,整个湖边一片凉意。青色的芦苇在秋风中沙沙作响,在向人们传递秋的信息。我一生漂泊他乡,最清楚沦落江湖的滋味,所以每当听到萧瑟的秋声,就会思念起故乡。
九日,即九月九日重阳节。齐山,今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东南。牛山,在今山东临淄。《晏子春秋•内篇谏上》:“(齐)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艾孔、梁丘据皆从而泣。” 《九日齐山登高》是杜牧写于被贬任池州(今安徽南部,北临长江)刺史期间。
檀香是一种古老、神秘的珍稀树种,主产于印度东部、印尼、泰国、马来西亚、东南亚、澳大利亚、斐济等湿热地区。它是一种半寄生植物,生长极其缓慢,通常要数十年才能成材。是生长最慢的树种之一,成熟的檀树可高达40英尺(约12米)。
【原文】九日齐山登高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译文】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 约朋友携酒壶共登峰峦翠微。尘世烦扰平生难逢开口一笑, 菊花盛开之时要插满头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