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标志着全国首条污水处理深隧——武汉大东湖深隧项目正式复工。300余名建设者曾支援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中建三局湖北大东湖深隧工程建设运营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江涛介绍,武汉大东湖深隧项目17.5公里隧道1月已经打通,原本计划在春节期间继续进行隧道二衬施工,不料疫情来袭,项目团队3
1、武汉大东湖深隧项目工地消毒王高摄2、武汉大东湖深隧项目工人指挥隧道运输车作业 王高摄3、武汉大东湖深隧项目工人运送钢材 王高摄4、管理人员详细登记工人信息 王高摄龙门吊来回摆动,工人来往穿梭,大型机械设备开足马力,沉寂许久的施工现场重新热闹起来,呈现出一片繁忙的复工建设景象。
武汉抗疫防线【武汉大东湖深隧项目有序复工】22日上午,位于洪山区礼和路的中建三局大东湖核心区污水传输系统工程3号竖井工地,工人们陆续测温、消毒进场,完成工地消杀后,工人操作着龙门吊,吊起钢筋缓缓放入30余米深的3号盾构工作井底,工人们将在隧道内进行二衬施工,给隧道穿上“强身铠甲”
证券时报e公司讯,昨天,全国首条污水处理深隧——武汉大东湖深隧项目正式复工。武汉大东湖深隧项目原本计划在春节期间继续进行施工,由于疫情,项目300多名建设者奔赴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建设现场,直至医院建成交付。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交通广播9月30日消息(记者 黄瑾 通讯员 廖宇智)9月29号,总长约17.6公里的武汉大东湖核心区污水传输系统工程实现污水主隧道通水。该工程为武汉市重点工程,是国内首条污水传输深隧系统工程,未来将惠及武昌片区130平方公里内约300万居民。
极目新闻记者 潘锡珩通讯员 水蓝蓝极目新闻记者10月9日从武汉市水务局获悉,国内首条城市深层污水传输隧道——大东湖深隧项目,今年国庆节期间累计输水量突破了8亿吨。大东湖深隧项目2020年9月投入运行,是国内首条投运的城市深层污水传输隧道,主隧全长17.5公里,直径3米至3.
湖北日报讯(记者戴文辉、通讯员吴双)今年上半年,大东湖深隧项目处理水量达到1.07亿吨,较去年同期增加4%,整体运行平稳。位于铁机路的二郎庙预处理站,是大东湖深隧工程的“起点”和“核心大脑”。一楼的智慧控制中心内,大屏幕显示着实时的污水流量及累计流量。
中新网武汉10月7日电 (吴双 卢琪)国内首条城市深层污水传输隧道——大东湖深隧项目,国庆节期间迎来重要里程碑——累计输水量突破8亿吨。大东湖深隧项目主隧长约17.5公里,埋深30米至50米。该项目是武汉市重点民生工程,并承载着武汉实施长江大保护的重任。
中新网武汉9月25日电 (翟岩 卢琪)武汉大东湖深隧项目管道平均埋深超过30米,主隧全长17.5公里,是中国目前传输流量最大、输送距离最长的污水深隧。截至9月25日,该深隧累计传输生活污水近6亿吨。轻点鼠标,污水传输设备工况、各种检测数据、调度计划等数据全部显示在电子大屏。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1月14日讯(记者金文兵 通讯员翟岩)11月13日,第十一届中国(武汉)国际管网展览会上,一批“管网探路狼”吸引众多人员围观。观众在了解深隧机器人的工作原理。通讯员翟岩供图“我们的这款深隧大型管道检测机器人,已经在武汉东湖深隧检测中投入使用。
光明日报记者 王建宏 张 锐 光明日报通讯员 刘欣然初冬已至,来自重庆的00后摄影师华州来到湖北武汉梨园·漫商业街游玩,“这里和8号线梨园站、东湖绿道无缝连接。前脚还在广场上拍摄,没几步路就能来到地下商圈吃晚餐,非常方便”。
中新网武汉2月25日电 (卢琪 翟岩 刘晓曦)近期,武汉遭遇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该市在积极开展融雪防冻巡查及处置工作和保障道路通行的同时,还加大污水处置排放力度。继本月初之后,武汉本周再次遭遇低温雨雪冰冻天气。
有这样一个实验室他们致力于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建设在岩土工程、综合管廊、轨道交通建设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们就是市城投集团公司所属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地下空间与工程青年创新实验室实验室现有全职人员15人,其中博士6人、正高级职称3人、副高级职称12人,35周岁以下青年
湖北日报讯(通讯员曾斯、袁永华)6月27日,随着盾构机刀盘旋转出洞、精准进入托架,武汉地铁新港线一期工程武汉火车站至铁铺岭站左线盾构机宣告顺利接收,这标志着武汉新港线首个盾构区间双线贯通,工程建设取得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