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将都城建立在南京。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打败了自己侄子建文帝朱允炆,即皇帝位,就有了迁都北京的想法。为了迁都北京,他力排众议,整整准备了18年,不惜斩杀反对迁都的大臣,最终将都城从繁华的南京迁到了北京,那么他为什么要迁都北京呢?
北京:朱棣迁都定京师 北京:朱棣迁都定京师 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夏,明朝军队攻克了大都城,改大都城为明朝的北平府。 明洪武三年(1370年)七月,诏建诸王府。工部尚书张允言:“燕国用元旧内殿。上可其奏。
都城定在哪里,和一个王朝的命运息息相关,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能影响后世数百年的历史走向。因为那时的经济重心在西北,甘肃水草丰茂,陕西沃野千里,四川是天府之国,定都长安可以整合函谷关以西的地理板块,用农业经济武装游牧骑兵,对东部地区形成降维打击。
京、京师,现特指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那么,在古代中国,“京”指什么,有没有叫作“京”的地方?京师、北京又分别指代哪里?我们尝试从文献典籍中探寻“京”“京师”“北京”含义之演变,并从地名演变过程,一探今日“北京”之前世今生。一、“京”字的本义及引申义“京”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
如今北京德胜门外至安定门外,还有一道土岗,其地名叫北土城,部分土城已经被修建成了遗址公园。三环路蓟门桥南北,是西土城;东二环东北拐角处以北,是东土城,不过已经没有土城遗迹了。这些土城,就是北京城前身——元大都城墙的遗址。相传元大都是一座哪吒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