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青岛炼化持续加大绿色能源供给能力,助力绿色低碳发展,上半年,光伏发电量达245.58万千瓦时,同比增长98.3%,创历史新高。近年来,青岛炼化大力推进光伏发电项目,总装机规模达7.58兆瓦,实现办公绿电全覆盖的同时,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200多吨。
大众网记者 毛道光 青岛报道记者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近日,我国首个工厂化海水制氢科研项目在青岛建成,项目的建成不仅为沿海地区消纳可再生绿电生产绿氢提供了探索方案,也为资源化利用高含盐工业废水提供了新的可能路径。
近日,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水利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组织开展的2022年重点用水企业、园区水效“领跑者”遴选活动中,青岛炼化获评石油炼制行业水效“领跑者”。“水资源格局决定着发展格局,水的承载空间决定了发展空间。”青岛炼化副总工程师、生产技术部经理陈刚表示。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12月18日,我国首个工厂化海水制氢科研项目在中国石化青岛炼化建成。项目采用海水直接制氢与绿电制绿氢结合的模式,每小时可生产绿氢20立方米,既为沿海地区消纳可再生绿电生产绿氢探索了新方案,也为资源化利用高含盐工业废水提供了新路径。
青岛炼化建成全市首座商业加氢站将为百余辆氢能公交车提供用能保障,同时缓解进出青岛的氢能示范专线车辆加氢难题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讯 记者从中国石化青岛炼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获悉,青岛首座具有商业运营资质的加氢站——海河路加氢站,即将在青岛炼化公司氢能“产研加”示范园内开业运营。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决策部署,经报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领导同志后,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自2022年起,从遴选示范、调查研究和宣传培育三个维度开展中国工业碳达峰“领跑者”企业遴选和研究工作,找出并宣传推广企业优秀成果与案例,助力工业领域更好地开展碳达峰和高质量发展工作。
【来源:证券日报】本报记者 向炎涛12月18日,《证券日报》记者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化”)获悉,我国首个工厂化海水制氢科研项目在中国石化青岛炼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青岛炼化”)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