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底,银保监会会同央行等部门起草了《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同期发布了风险提示——《关于警惕网络平台诱导过度借贷的风险》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要树立理性消费观,合理使用借贷产品,选择正规机构、正规渠道获取金融服务,警惕过度借贷营销背后隐藏的风险或陷阱。
今天就虚假网络贷款诈骗。“无抵押无利息 立即到账”小赵马上操作 申请额度到账。诈骗分子,发送陌生消息。诈骗分子通过短信、社交软件广泛发布虚假贷款消息,以“无抵押”“无担保”“秒到账”“不查征信”等名义发放贷款,吸引受害人。
"借出去50万,最后只拿回张废纸!"杭州王阿姨哭诉,3年前好心借给侄子的工程款,如今对方竟拿着"已还款"的假转账记录抵赖。民间借贷纠纷频发,但90%的人根本不知道这些坑早被写进法律!今天一文说透,教你守住钱袋子。
来源 | 上海普陀检察开个公司就更容易贷款而且还不用还?被告人王某某就是听信了这种说法,变成了诈骗犯罪的帮凶。2023年2月10日,经普陀区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判处被告人王某某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
“无抵押”“免息贷”“自动审批秒放贷”,看到这样的网络贷款广告,你心动了吗?近年来,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网贷服务平台也凭借操作简单、无抵押、放款快、额度高等优势,其数量迅猛增长。截至2023年末,全国共有网络小额贷款公司179家,实收资本1590亿元,贷款余额1739亿元。
本报记者 杨井鑫 北京报道 当前,部分互联网平台贷款的各式“套路”越来越受到市场高度关注。 表面上这些平台的贷款年化利率在24%以内,但是加上强制收取的“担保费”“担保服务费”等费用,消费者需要支付的成本高达36%,甚至更高。此外,贷款违约罚息更被视为消费者难以承受之重。
说到套路贷,我们都知道些一二,知道套路贷不好,但是借款人被套路贷的事件,还是时有发生。现如今,贷款借钱已成为许多人生活所需,特别是一些门槛较低的现金贷,为很多急于用钱的人提供了便利,同时,也深受许多剁手族、月光族、月欠族等崇尚超前消费的人喜欢。
“办理贷款不用还,钱是国家给银行的福利,贷款的六成用来打点银行的工作人员,我们拿剩下的四成”,面对如此荒唐的言论,钱女士不仅相信了,而且和丈夫向银行贷款共计五十四万余元,直至另一位受害人家属报案才发现自己被骗。
但如此荒唐的消息,竟然会有人相信,还一步一步落入陷阱,不仅欠下了许多贷款,还被骗18万余元。徐某解释,办了这些贷款,小俊不还钱,是不会影响个人征信的,但是所有贷款第一期都是要还的,前几个月贷款公司会不停打电话来,只要小俊不接,扛过这几个月就没事了。
央视网消息:据深圳金融监管局消息,近期,有群众反映通过网络遇到息费不透明、实际借款成本过高、个人信息泄露、过度借贷等问题,合法权益受到严重侵害。【案例一】王某在刷短视频时发现一则宣称“无手续费”“无其他任何费用”的借贷广告,遂点击链接并根据页面提示下载某网络贷款APP。
揭秘催收!《上门的小把戏》,一唱一和的套路让人防不胜防。这种催收手段你们有遇到过吗?大家好我是凯爸,一名正在上岸的负债人。每天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些真实的负债经历和协商知识。今天要给大家讲一种催收比较惯用的伎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