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八旬老人于2021年入住一民营养老机构并与养老机构签订了书面养老机构服务合同,双方约定由老人或其子女每月支付一定数额服务费,养老机构为其提供养老服务,双方对服务项目在老人入住风险评估报告中进行了约定,但该机构并未对老人的身体精神状态及走失风险进行评估。
新京报讯(记者张静姝)6月14日,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法院在一起指定监护人案件中,对该院指定的两名监护人发出《监护责任告知书》,督促其依法履行职责,维护好被监护人合法权益。 怀柔法院发出的《监护责任告知书》。
中国人对养老的固有观念一般都是“养儿防老”,但对于没有子女,或者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他们的养老领域出现了一个新词:“意定监护”。“什么是意定监护?能否助力破解养老难题?被监护人的权益如何保障?如何做到依法又依心?
孤寡失能老人:余生可以托付给谁?社会监护服务组织担任意定监护人情况调查调查动机近日,年届92岁的北京市朝阳区居民王淑英向记者袒露了自己长期以来的担忧:老伴“走”了,自己又没有儿女,现在行动不便、孤苦一人,余生可以托付给谁?
今天(4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第三批老年人权益保护典型案例。最高法新闻发言人李广宇介绍,最高法基于审判实践和社会实际,精心遴选了八件老年人权益保护典型案例,以期为广大老年人共享发展成果、安享晚年生活提供行为指引、规则参考与风险提示。
老人免费乘坐公交车,下车后意外溺亡,家属却将司机和公交公司告上法庭,索赔11万元,家属:“你让她坐车就有责任!”“你公交让我们无法理解,你司机总要负责她到目的地吧,那请问哪里是她的目的地,哪个是她的终点,你给我说清楚!说不清楚你就是随意甩客!
12月2日是我国第12个全国交通安全日,今年的主题为“文明交通,你我同行”。交通出行安全关系到每一个居民的平安和家庭幸福,连日来,长宁公安分局交警支队连续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活动,不断强化“一老一小”重点人群的交通安全意识和文明守法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