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配公平问题,从古到今都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孔子说:“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们不担心社会财富少,而担心社会财富分配不均衡,不担心贫穷而担心不安全、不安定。孔子接着说,“均无贫”,如果财富分配均衡就而就不会有特别贫困的人。
人性中有一个特点:就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特别是一个集体中,不平均会造成极大的内部矛盾。他面临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现在天下已定,需要从打江山过渡到守江山的阶段,那么,就应该重用文臣,而文臣在打江山上又不如武将的贡献大,这怎么办?
#秋日生活打卡季#在反对改革开放的人当中,有一部分特别喜欢“不患寡而患不均”这句话,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表达他们对改革开放带来的竞争的厌恶。无疑,在改革开放刚开始的时候,绝对不会有人这样认为或这样说,当然改革开放之前,更不会有人这样说了。
季氏讨伐颛臾这事,发生在鲁哀公十年孔子晚年回到鲁国以后。《论语·季氏》: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随着时代发展变迁我们现在说话或书写已经有了很大的简化,可是凡中国人的对话或文章中依然有很多高频出现的成语,这是千年文化瑰宝的传承,也是中华文化的特色所在,可现代人在使用时也许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的可能一知半解,有些可能道听途说最后还闹出笑话。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2月27日 CCTV-120:00档播出第九集:百花齐放春满园 本集节目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引用的三个关于“共享”的典故展开,从三个层面解读: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于是,接下来的聊天就有点微妙了,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平日里和颜悦色的对方在言语中带了点讥讽,心里好像有了那么一点忿忿不平的意思,我也只好尽量躲着他,就算躲不开,也少说话,就算不得不说,也顺着他说,怨只怨自己说话不过脑子,不能洞察人性,如果当初说自己的工资比他低多了,就没这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