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长春2月11日消息(见习记者舒震)近日,长春市第一五〇中学的15名高中生仅用一周时间等比临摹了国宝画卷——《清明上河图》,令人惊叹。参与临摹的学生来自学校的“伯虎画社”,同学们分工合作,以圆珠笔为工具,在宣纸上细心绘制。
15名高中生临摹的清明上河图局部。受访者供图“那是中国古代很长、很著名的画”是大多数人对北宋风俗画《清明上河图》的最初印象。对长春市第一五〇中学同学而言,也不例外。《清明上河图》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存世精品,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属于国宝级文物。
班级的窗口常有一个熟悉的身影,那是最爱悄悄观察学生的“老班”;亮眼的红色手机壳是语文老师的“代名词”,看到它就知道老师来了;同学排队去老师那背诵《古文观止》,长长的古文记下来真令人“头秃”……这样的画面,出现在学生创作的长卷中,既生动又鲜活。
历时两年!近日,成都师范银都小学一位六年级学生终于完成了他的临摹“巨作”——一幅长约6米、宽25厘米的《清明上河图》在他手中“诞生”。《清明上河图》原为北宋画家张择端所作,该画描绘了北宋京城汴梁繁华热闹的景象及汴河两岸优美的自然风光,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属于国宝级文物。
其中,三年级组的“走近《清明上河图》”主题活动,老师们带领学生穿越历史的长河,通过初识、入画、描画、解画、听画、论画这六个环环相扣的活动,开启奇幻有趣的“清明上河”之旅,用孩子的视角去感知、品读名画,让小作业激发学生们的大视野。
近日,四川成都。12岁男生耗时2年,终于完成了他的临摹“巨作”——一幅长约6米、宽25厘米的《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线条密集复杂,细节丰富,要绘制数量庞大的各色人物和各类景物,临摹时需要极大的专注力和耐力。
光明日报记者 任 爽 光明日报通讯员 芦 猛“猜猜孩子们临摹这幅《清明上河图》用了多久?15名学生只用了一周时间。了不起吧!”在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五〇中学美术教室,美术教师段英子骄傲地展示着学生们临摹的《清明上河图》。这是学校伯虎画社的“首秀”,更是学校落实“双减”政策的硕果之一。
来源: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近日,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五〇中学凭一幅《千里江山图》浮雕壁画火出圈。这幅《千里江山图》画面铺满学校美术教室的三面墙,高近3.5米,总长度11米,由该校美术老师段英子和21名同学共同完成,历时129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