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文旅厅主办的《华夏文明导报》2021年3月18日第11期华夏文明导报(作者:文钦)最近,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甘肃组委会《雪域天骄》电视剧筹备组制片人、甘肃省民盟文化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甘肃华夏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甘肃天马文化研究院(筹)执行院长董洪,历时两年破
兰州黄河铁桥,旧名“镇远桥”,在甘肃兰州市白塔山下,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位于兰州城北的白塔山下、金城关前,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是兰州市内标志性建筑之一中山桥,是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的一座跨黄河铁桥,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
作者:张潇雨作为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兰州在她的洗礼下,又经千百年的人文风物熏陶,带上了一份西北独有的浪漫气质。而中山桥,却成为了这份西北浪漫的最佳标志,1908年开工修建,于1909年竣工后通行至今,它见证了百年的金城沧桑巨变。
1908年兰州黄河铁桥施工现场,图中右下侧用于浇注桥墩的铁船(即沉箱),图中的浮桥即镇远桥民国时期的中山桥与黄河上的木筏兰州黄河铁桥是中国近代史上兰州市、甘肃省乃至整个西北地区第一座引进外国技术建造的桥梁,是黄河上游的第一座永久性桥梁。
王文元庚子讀書録: 苐二十四 铁桥合同 “赔修”“包固”“保管”……百年前,兰州黄河铁桥合同用这些词,对铁桥质量提出非常严苛要求。其严苛,甚至超过今天的建筑合同。 令人奇怪的是,德国泰来洋行居然就签订了合同。 要是现在的公司,凭“赔修”二字,也坚决不签。1.
掀开尘封60年的老照片,一段风云往事就展现在我们面前。7月8日,几张发黄的老照片,摆在了我们面前。这些照片的内容是黄河铁桥的某个瞬间,有工人们抬着巨大的钢件上车的情形,有黄河铁桥上拱形钢梁即将合龙的情形,有修整桥面的情形。无疑,这是曾经维修黄河铁桥的场景。
黄河铁桥的建设者,主要是由泰来洋行招募来兰的六十九名洋工华匠,其中包括美国人满宝本、德国人德罗、天津人刘永起等,他们是铁桥建设的技术骨干,以及兰州当地大量的水泥匠、木匠、铁匠等普通工人,开启了一场兰州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工程建设。
莫说游客匆匆忙忙的来去,就是我这个土生土长的兰州女孩也是眼观耳闻的浮于表面的城市映像,每天上下班都路过,但也很少驻足于此,若不是前几日爬山至白塔山也许我也未有机会涉足参观《兰州黄河桥梁博物馆》,了解关于兰州关于黄河铁桥的故事。
清同治、光绪年间,中国兴起的洋务运动,对兰州黄河铁桥的修建起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左宗棠是晚清洋务运动的重要人物之一,自清同治六年(1867年)至光绪七年(1881年)的十余年间,一直经营陕甘,做了大量有益于社会的事情。清同治六年,左宗棠调任钦差大臣,督办陕甘军务,遂率军西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