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中国古代兵法,我们常常会想到“不战而屈之兵,善之善者也”、“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等经典名句,它们都出自于春秋时期著名军事家孙子的著作《孙子兵法》。孙子、孙武、孙膑是同一个人吗?
6月1日,由临沂市人民政府和山东广播电视台主办的第十届临沂诸葛亮文化旅游节举行。6月2日,闪电新闻客户端联合山东广播电视台齐鲁频道、临沂市广播电视台和区县融媒推出“多彩临沂耀古今”大型融媒直播,以“红、绿、蓝、古、今”为主线,带网友感受“红色沂蒙 时尚临沂”。
孙膑,战国初期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曾取得桂陵之战、马陵之战的胜利,留下了“围魏救赵”的典故,以及一部《孙膑兵法》。史籍中但凡记载孙膑,都称其为“孙膑”,“膑”指的是膝盖骨,古时还特指一种挖出人膝盖骨的酷刑,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就用过“孙子膑脚”的典故。
《汉书·艺文志》中记载,《孙膑兵法》共有89篇、图4卷,但唐代官修《隋书·经籍志》时已不见记录,《孙膑兵法》大概在东汉末年至隋初就已失传,世间只有《孙子兵法》一部兵书流传,因此,唐、宋以来历代学者就孙武和孙膑是否是一个人、《孙子兵法》《孙膑兵法》是否为一本书存有争论,而银雀山汉简的出土让《孙膑兵法》再次面世,使这一千古疑案得以破解。
孙武是春秋末期著名的军事家,所著《孙子兵法》不仅揭示了一般的战争规律,而且提出了许多战略命题,为历代军事家所尊崇和应用。由于其身世和生平难以详考,过去,曾有人认为孙武与孙膑是同一个人,认为《孙子兵法》与《孙膑兵法》是同一本书。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谁?孙武、孙膑是不是同一个人?1972年,失传一千七百多年的《孙膑兵法》与《孙子兵法》同时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揭开了历史上关于孙武、孙膑其人其书的千古之谜,证实孙武、孙膑各有其人、各有兵书。
1972年4月,山东临沂。银雀山下的一处汉墓外,全国最顶级的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们正在细心整理着从墓中出土的文物古籍,时不时地还发出啧啧称赞的声音。根据专家们推测,这座汉墓并非普通的墓葬,而可能与战国百家中的兵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九七二年山东省临沂县银雀山一号汉墓出土竹简中发现的《孙膑兵法》,否定了历年来对孙膑的虚无传说,也引起了孙武、孙膑的关系以及身世、故里、战场、墓冢研究的热潮,但孙膑故里仍然是一个不解之谜,其主要原因有:一是孙武的名字没有记载在《左传》之中,孙武、孙膑身世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