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51年1月8日,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结束,志愿军虽然取得了将敌人击退到三七线并占领汉城的伟大胜利,但是伤敌一万,自损八千,更何况是和火力强大的现代化的美军打仗,第一批入朝参战的部队,来自第四野战军的第38、39、40、42、50和来自华北军区的第66军已经连续作战两个多月,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尤其是兵员的重大损失也未得到补充。
“呜~”墨一般的夜色里,火车吭哧吭哧地冒着白烟向东出发了。这列从丹东出发的火车上,坐满了志愿军战士和干部们,他们隶属于第十九兵团。兵团司令杨得志也坐在火车上。望着窗外浓浓的夜色,杨得志的心里是激动又惆怅。作为一员虎将,他已经许久没闻过战场上弥漫的硝烟了,“烟瘾”都快犯了!
继上一篇我们研究探讨了第五次战役专题系列的第五篇:王近山等轻敌!彭老总怎么想?邓华怎不泼点冷水?今天我们接续探讨第六篇,题目是:19兵团一阶段作战问题出在哪?杨得志太严格?提起19兵团,人们首先联想到的是大名鼎鼎的杨罗耿兵团,因为杨罗耿兵团是19兵团的前身。
然而就在1950年的冬天,这里发生了一场举世瞩目的大战,战功赫赫的美第10集团军在这里遭到了第9兵团的有力阻击,而“两百年未逢一败”的美陆战1师也是在这次战役之中被打残了,减员达到了1万多人,经过了二十多天的激烈对决,志愿军全歼了美军一个整团,这也是朝鲜战场上志愿军唯一一次成建制消灭一个团级作战单位。
该野战军是在1947年5月奉中央军委命令重新组建的,杨得志任司令员,罗瑞卿兼任第一政委,杨成武任第二政委,耿飚任参谋长,潘自力任政治部主任,机关设司令部、政治部,下辖第2、3、4纵队及炮兵旅,归晋察冀军区建制。
临津江,位于朝鲜半岛中部,汉城(今首尔)以北75公里处,是汉江的主要支流,其中游一段,刚好横在三八线上。在这里,志愿军第39军116师,曾打出过一场极为漂亮的战斗。志愿军前后仅用了11分钟,就突破了敌人布置在江对岸的层层防线,更难得的是,付出的伤亡代价极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