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厦门日报】5月,厦门进入休渔期,但市民无需担心海货不够吃——随着温度升高,贝类海鲜逐渐肥美起来。昨日,记者走访厦门的水产市场、生活超市。昨日上午,记者来到夏商水产批发市场的一家海鲜商城,只见文蛤、油蛤、旺螺、香螺、老蛏、白蛤、花贝等贝壳类海鲜琳琅满目。
文/宋晓杰文 蛤1.天下第一鲜在盘锦的二界沟渔雁小镇,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二界沟三种宝,蛤蜊皮子不扎脚”。意思是说,二界沟满街都是蛤蜊皮子,碎了旧的又添新的,一层压碎一层,一层覆盖一层,人们熟视无睹,早就练就了一番“铁脚掌”的硬功夫,即便走在上面也觉不出扎脚来了。
碧波万顷,浩瀚无垠,广袤的海洋孕育着无数生命,也为人类餐桌贡献了种类繁多的美味珍馐,在这蓝色宝库中,贝类以其独特的鲜美和丰富的营养,自古便备受人们的青睐,从古代的“海八珍”到如今寻常百姓家的家常菜,贝类的身影遍布中国饮食文化的各个角落,诉说着人与海洋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买过海鲜的朋友都知道,鲜活的海鲜宰杀后,哪怕只是拿回家冰箱放上一小会儿,再做熟后,味道就不如活的那么鲜甜,肉质也不如新鲜时“Q 弹”。这和猪牛羊肉颇有不同,猪牛羊肉反而是需要宰杀后放上一阵子,经过“熟成”的过程,肉质才更加鲜嫩。这究竟是为什么?那么鲜的海鲜为啥死了就不好吃了?
受访专家: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教授 陈舜胜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王思予近日,台风“摩羯”过境,风浪将很多鱼虾蟹贝冲上岸,尤其是生蚝遍布海滩,不少沿海地区市民纷纷前去拣。可这些海洋生物真的是“天上掉馅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