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卢荡“2023年,中国的国际海运量已接近全球海运量的三分之一。”这是中国航运发展报告披露的数据。7月11日是第20个“中国航海日”,当天,2024年中国航海日论坛主论坛暨全国航海日活动周启动仪式在天津市滨海新区举行。
人民网北京7月2日电 (记者乔雪峰)据交通运输部最新统计,今年1—6月,我国沿海和内河港口进出港船舶数量达1521.17万艘次、货物吞吐量达91.84亿吨,同比分别增长14.35%、4.85%。江河湖海之上,航运贸易蓬勃发展,国内国际双循环畅通有力。十年间,我国沿海航标增长68.
本报记者 韩 鑫盛夏,江河湖海上,智慧航运蓬勃生长——渤海之滨,“智慧零碳”码头天津港北疆港区C段智慧化集装箱码头作业正忙。近百台人工智能运输机器人频繁穿梭,在北斗导航系统精准指引下,助力装卸作业纪录不断刷新。长江下游,南京以下12.5米的深水航道上,往来船舶如织。
中新网上海10月25日电 (谢梦圆)成为世界最大船东国、拥有海运船队总规模稳居世界前列、造船订单不断增长……近年来,中国航运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全球航运市场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中国航运业发展仍面临挑战,存在上升空间。当前,智能化发展依然是航运业的焦点。
7月10日,2024天津国际航运产业博览会在天津启幕。国内外400余家企业、知名港口和行业协会等参会,共同探讨航运产业发展新趋势、新路径、新机遇。本届航运展以“航通天下 运行未来——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为主题,旨在搭建航运产业国际合作交流平台,促进航运产业发展。
初冬时节,乘“长江三峡1”号溯江而上,观山势,听水声,抚江风,成为不少游客到湖北宜昌打卡长江三峡的首选。“长江三峡1”号船长陈国海介绍,全船可容纳1300人,设计总长100米,配备了容量达7500千瓦时的船用动力电池,相当于上百辆纯电动汽车的电池容量总和。
内河航运是综合运输体系和水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流域经济发展、优化产业布局、服务对外开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水运发展成效显著,内河货运量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内河航道通航里程居世界首位。
新华社武汉10月8日电(记者李思远、张阳)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8日发布消息,长江智慧航运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公共服务主阵地——“长江e+”自去年4月3日正式发布上线运行以来,总点击量于近日突破1亿次。
中新社厦门9月7日电 (记者 闫旭)“丝路海运”第十四批10条命名航线7日在厦门发布,其中比雷埃夫斯港、阿布扎比港等境外港口首次推荐命名航线。至此,“丝路海运”命名航线数量达132条,通达46个国家和地区的145个港口。
天津港码头一角。记者从天津滨海新区获悉,3月18日,“三港一航海上高速FAST”航线在上海港罗泾港区集装箱自动化码头一期现场正式启航,标志着我国港口航运业在服务国家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迈出新步伐,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航运强国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