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1日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获悉,该院一项基于运动想象的多模态脑机接口康复研究项目,已获相关单位批准及登记备案,正面向社会招募脑卒中患者,以探索无创脑机接口技术在出血性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中新网北京8月24日电 (记者 孙自法)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两篇论文神经科学论文,研究人员报告研发出新的脑机接口装置(BCI),能够比现有技术更迅速、更准确且覆盖更大词汇量地将大脑活动解码为语言。该研究结果展示旨在帮助严重瘫痪人群恢复沟通能力的技术的进步。
中新网北京1月21日电 (记者 孙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专业学术期刊《自然—医学》最新发表发表一篇神经科学研究论文称,一种手术植入的脑机接口能侦测和解码瘫痪患者的手指动作,使患者可以玩电子游戏。该论文介绍,在美国有超过500万人患有严重运动障碍。
3月11日,国家医保局编制印发《神经系统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其中专门为脑机接口新技术前瞻性单独立项,设立了“侵入式脑机接口置入费”、“侵入式脑机接口取出费”、“非侵入式脑机接口适配费”等价格项目。
将极小电极植入人类大脑利用电流让电脑和脑细胞互动最终实现“人脑与机器交互”一度瘫痪的患者戴上气囊手套举起杯子竟喝起了水……曾经以为科幻里出现的场景正走进现实生活!就在上个月,上海首例脑机接口产品临床试验植入手术引发广泛关注,这也是我国第三例脑机接口植入手术。
3月12日,国家医保局发布《神经系统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首次将脑机接口技术设立为独立收费项目。脑机接口医疗收费将有据可依,有助于让患者及时用上这项前沿技术。脑机接口技术通过采集脑电信号实现人机交互,可帮助瘫痪患者控制设备、失语者“说话”等。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3月14日电 (记者 李纯)将芯片插入耳后的接口下载数据,在诊所里换一副新的义肢,在大脑中与好友视频通话……这是电子游戏中描绘的未来“赛博”生活。而近期中国国家医疗保障局公布的一份指南为脑机接口新技术前瞻性单独立项,似乎将这种“未来”更拉近了一步。
原创 寻 霜 我是科学人2025年年初,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无影灯下,一场见证奇迹的“神经搭桥”手术改写了医学史——两颗米粒大小的电极芯片被植入一名叫小林的34岁患者体内,竟让他瘫了两年的双腿“听懂”了大脑指令,让原本被判定为永远也站不起来的他“绝地重生”。
在大脑和胸腔内植入脑机接口,通过电流刺激,就能使抑郁症患者瞬间开心起来——这个听起来颇具科幻色彩的场景,在国内已初步变成现实。据报道,今年4月,上海瑞金医院发布临床研究成果:运用脑机接口技术对神经进行调控,患者术后抑郁症状平均改善超过60%。
如果在当前科研项目中评选“最科幻技术”,脑机接口必然榜上有名。许多人对它的理解,还是从科幻电影里开始的。一根数据线将我们的大脑与网络相连,“意识”就可以操控外部设备实现“所想即所动”。不久前,这科幻的一幕真的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