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6月5日讯 6月5日,由生态环境部、中央文明办、山东省政府联合举办的2023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在济南举行。活动主题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由1个主会场活动、1场论坛和N个配套活动组成。
齐鲁网·闪电新闻11月10日讯 眼下黄河三角洲碧空如洗,虽已入冬,但在保护区内,每年有几百万只鸟儿在这里迁徙、越冬、繁殖,保护区显得更加热闹。生机的盎然得益于保护区生态不断向好,今年以来保护区在生态补水下了不少力气。
纪录片《大河之洲》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山东重要指示要求,用国际化的视觉语言展现黄河三角洲的独特魅力与自然之美,挖掘和探究这片土地生物多样性的背后逻辑,更记录和表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高质量发展的生态文明理念。
本文选自中国工程院院刊《中国工程科学》2022年第6期作者:王金南 ,蒋洪强 ,吴文俊 ,刘年磊 ,段扬 ,王明旭来源:珠江三角洲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提升战略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22,24(6):154-163.
一株野生植物的无数可能——黄三角耐盐碱野生植物多样性保护样本观察2021年8月,在滨州市沾化区,山东航空学院(原滨州学院)调查团队在野外开展野生植物资源调查(资料图)。疏被褐色长硬毛,掰开果实荚,内有如米粒般的种子——这就是生长在黄河岛盐碱地上的野生大豆。
7月26日,“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山东东营黄河口候鸟栖息地位列其中。曾经白茫茫的盐碱地、光板地,如今成了水草丰茂、生物多样性富集的大湿地。这得益于久久为功的修复保护措施,更遵从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
来源:【人民日报】三角洲是河流与海洋共同作用的结果,当河流搬运来的泥沙量大,而且无强劲的潮流或波浪将泥沙带走时,三角洲就会快速发育,向海延伸。三角洲湿地在洪水调控、气候调节、污染治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意义重大大河浩荡,携沙填海,积淀成洲。
秋日的山东东营黄河入海口,大片翅碱蓬逐渐褪去绿衣,裹上鲜艳的红装,为海滩湿地铺上一层浪漫奇幻的“红地毯”,欢迎游客的到来。“‘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报告中的这句话讲到了我们心坎儿里,也给了我们很大启发。”
这里,见证着沧海桑田的万千变化,也集齐了我们对山河脉动的。纪录片《大河之洲》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第一次以4K画质,全景深度呈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美画卷,展现了黄河三角洲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让观众在黄河三角洲的万千变化中感受时代进步、激发奋进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