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盒”作为近期颇为流行的收集手办形式,因其不确定的刺激感在年轻人中风靡。很多稀有、热门的款式在网上往往能卖出高于原价数倍、甚至数十倍的高价,就算是普通款式也要花费几十、几百元不等。一些犯罪分子也盯上了这门生意。近日,长宁警方抓获了3名开设网店销售假冒知名品牌盲盒的犯罪嫌疑人。
12月7日,泡泡玛特因一款盲盒产品虚假宣传被罚20万上热搜。泡泡玛特天猫旗舰店销售的SKULLPANDA熊喵热潮系列个性长袜盲盒,明明宣称面料成分为97%棉和3%氨纶,实际上,面料成分含量并未达到这一标准。
盲盒的风潮大概从2015年兴起,2019年势头火爆。这期间,一个叫泡泡玛特(POP MART)的品牌在盲盒市场的大潮中脱颖而出。去年12月,泡泡玛特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当时总市值达1065亿港币,约合888人民币亿元。
泡泡玛特的微博超话里很热闹。从凌晨12点到早上7点,交易帖占据了大部分内容,“月光系列拆盒未拆袋,75包邮出”“密林古堡系列出敲钟人,抽重复了”……交易帖的评论区也充斥着“求私信”“求拉群”的信息。盲盒经济有多火?
近日,中消协针对持续火热的盲盒市场发出消费提示,市场上有经营者用盲盒“清库存”,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扰乱市场,提醒广大消费者勿盲目购买。受此影响,截至1月28日收盘,刚刚上市不久、曾风光无限的千亿“盲盒第一股”泡泡玛特跌5.70%,总市值1020.61亿港元。
盲盒鉴伪一直是娃友关注的核心话题之一,在各大二手平台和直播间里,“散盒”“高货”等已经成售假商家所谓“懂的都懂”的黑话,被无良店家欺瞒的消费者却难免毫无防备地买到假货,继而因为不懂如何举证、无法辨别而申诉无门,错过维权时机。
盲盒市场受到不少年轻消费者的追捧与此同时商家过度营销、虚假宣传、产品质量差和纠纷难解决等问题也引起各方关注近日,北京市消费者杜女士向《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反映,她在泡泡玛特购买了“泡泡玛特10周年系列盲盒”套装,却发现盲盒中对应的抽奖已经被人兑换,杜女士为此质疑泡泡玛特“监守自盗”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肖依诺 通讯员 徐孟琴 长沙报道当下,“玩盲盒”已成为年轻人的一种时尚。尤其是一些较知名品牌的盲盒产品,曾一度成为年轻消费者争相购买和收藏的“香馍馍”。一些商家从中嗅到了商机,购进了一批假冒产品摆在自家货架上销售。殊不知,这种售卖的背后隐藏着侵权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