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专家的眼中,保护北京常常要遵循下面的“原则”:没有老京人的胡同,四合院修得再好,也失去了老北京的味道,是人传承着老北京文化,不是物,因此胡同改造要留住老北京人为上。北京胡同拿什么留住老北京人?不仅缺乏现代化,基本生活都很艰难。
近日老北京城小编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有一个外国记者评论70年代的北京和现在北京的差距,他说:“北京城的魂丢了”。看完这句话,我深有同感,很多时候,大家都在怀念老北京城的感觉,我曾经也反复问过自己,到底是什么变了,北京到底怎么了?也许大家可以从下面的文章中找到答案!
去贵州,走进屯堡,遇见一群女人一副少数民族打扮,上前一问人家居然是汉族,而且是600年前来自南京的明朝屯边军人后裔,如今都名副其实成了贵州人。在北京,很多时候听到的也是南腔北调,扎进老小区,年轻人一口北京的普通话,遇到上了年纪的人很多也各带着不同地方口音。
初七第一天上班,地铁里都是北京人,办公室里来上班的都是北京人可是再过两天您再看看,您就会发现,在北京,北京人少的可怜是的,现如今,您走在北京的街头可以听到南腔北调,可以吃到东辣西酸可是想遇到一个北京人却很难。
这两年,随着搬进楼房里的人越来越多。当年家家户户生炉子那景象怕是再也见不到了。要知道,过去的北京的冬天,四合院里最不缺的就是一捆捆的大白菜和一摞摞的煤球了。 每天清早,醒来第一件事儿就是往炉子里添煤,再倒掉煤渣。
2015年2月16日,羊年春节临近,大量外来人口返乡过年,北京部分街道景区人烟稀少,宛如“空城”一般据网友称,再过几天就春节,我开车走二环,我去双井,去国贸,去四惠,去复兴门,去西单,去哪儿都10分钟,我特么三环来回开,我特么横着开,我并线,我穿插,我擦,我坐地铁,我就8点坐,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