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清穿或者是以清朝为题材的影视剧广受欢迎,尤其是康熙、乾隆时代背景的故事,映入大众视野。皇帝风流的爱情故事,朝代稳定的更迭兴盛,尤其是所谓的“康乾盛世”,让清朝的几位皇帝流芳千古,甚至已然成为和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相并列的千古明君。
很多人不知道,其实我们大多数人一生都活在“真实版”的“权游”中。那么,权力的本质是什么?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里面关于科举乾隆这样说道:“其实恩科的第一要义,既不是选才,也不是化育天下,而是牢笼治世,让天下的聪明人,全都有进到八股文的牢笼里,让他们钻研章句、白首穷经,这样的话这些人就不会异想天开了。
在古代中国,特别是封建社会中,“牢笼治世”的思想和实践有着深远的历史根源。例如,清朝乾隆皇帝就曾提出“牢笼治世”的观念,他通过科举制度将天下的聪明人纳入八股的牢笼里,让他们专研章句、白首穷经,以此来安定读书人,减少社会动荡。
在人们的观念当中,清朝的闭关锁国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西方国家的最主要原因。当英国使团出访清朝时,乾隆的种种做法在当今看来愚昧无知,以至于错失了与西方接轨,完成工业革命的机会。这样的结果实在令人难以置信,作为一国之君乾隆难道真的糊涂到了甘愿自己统治的国家落后于他人的地步?
18世纪,由于中外贸易往来日趋频繁和人民反清起义不断发生,清朝统治者担心洋人和汉人会结合起来反对清朝。1757年,乾隆下令“一口通商”,四大海关只留下广州粤海关,以免国人受到洋人洋货的沾染。1759年,两广总督李侍尧奏准皇帝颁布了《防范外夷条规》,根据这一文件建立了“公行”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