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一带一路”青年友好交流项目“外媒看青城”媒体采风活动在呼和浩特市启动。来自欧亚及阿拉伯19个国家的21名记者走进呼和浩特市敕勒川草原,近距离观摩大青山前坡生态综合治理工程的丰硕成果,感受秋日草原的迷人风采。
在很多人眼中,109国道是一条从青海出发直达拉萨的青藏公路。而事实上,它始于北京,一路穿过黄土高原、内蒙草原、黄河,途经青海湖、茶卡盐湖、格尔木,跨越昆仑山口、唐古拉山口,最后进入圣洁的雪域高原。国道沿线坐落着一个个重要的地标,诉说着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1500多年前的一首北朝民歌,描绘出一幅壮丽隽美的草原风光图。如今,镶嵌在呼和浩特大青山脚下的一片城中草原,让千年之前的文字具象化, 将每一位游客带入画中、融入景中。
人民网记者 赵梦月 实习生 于悦外国记者品尝呼和浩特美食。丁根厚摄外国记者了解呼和浩特市概况。人民网记者 苗阳摄外国记者乘车感受敕勒川草原的辽阔壮美。人民网记者 张雪冬摄外国记者在敕勒川草原拍照打卡。人民网记者 张雪冬摄记者们了解敕勒川草原生态修复。
中新网呼和浩特8月25日电 (记者 张林虎)25日,2024敕勒川草原半程马拉松赛在敕勒川草原开跑,来自全国各地的万余名马拉松爱好者齐聚风光无限的“城中草原”,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奔跑比拼。图为万余名跑友在“城中草原”奔跑。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一首南北朝时期民歌《敕勒歌》,唱出了敕勒川草原的壮丽富饶。敕勒川草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的阴山下,这里地处北纬40度黄金奶源带,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出呼和浩特市“中国乳都”的亮丽名片。
在中国广袤无垠的土地上,草原始终是一种特别的存在,它是游牧民族生活方式和生存的根基,也是中原文化中一个永恒的向往,它不仅是大自然最慷慨的馈赠,也承载着历史的厚重,更寄托了人们对自由、辽阔与和谐生活的无限向往与热爱。
一提起内蒙古大草原,大多数人的印象都是一派广阔无垠的景象。今天,记者带你走进镶嵌在城市中心的“城中草原”,这里同样绿草如茵、花团锦簇,融城市的繁华与草原的浪漫于一体,令人心驰神往,流连忘返。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的敕勒川草原,就是人们在“城市中最美的遇见”。
6月30日,游客在敕勒川草原游玩。夏日,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敕勒川草原上野花盛开、草色怡人,吸引市民游客前来赏景游玩。敕勒川草原位于呼和浩特市东北部的阴山山脉大青山南麓。2012年以来,呼和浩特市实施阴山山脉大青山南坡综合治理工程,积极修复敕勒川草原,使得当地生态环境持续好转。
人民网北京11月1日(杨倩、喻亮) 金秋十月,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敕勒川草原染上一层金黄。“一带一路”青年友好交流项目“外媒看青城”媒体团走进敕勒川,穿蒙袍、喝奶茶、骑骏马,“沉浸式”感受草原文化;参观蒙草种业中心,探寻生态修复、草种生产背后的科技密码。
6月9日,游客在呼和浩特市敕勒川草原骑骆驼。当日是端午节假期第二天,许多游客来到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敕勒川草原休闲游玩,欢度假期。新华社记者李志鹏摄6月9日,游客在呼和浩特市敕勒川草原骑行。当日是端午节假期第二天,许多游客来到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敕勒川草原休闲游玩,欢度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