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骨骼康复训练机器人通过运用仿人机器人技术与康复医学相结合,为截瘫、偏瘫、脑瘫及老年人等失去站立或行走功能的患者提供直立行走康复治疗方式,可以帮助患者高频率长时间保持仿人行走运动训练,助力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更加有效地进行康复训练,通过科技给残障人士重新行走带来希望。
钢“骨骼”加绑带、马达配传感器,背包式蓄电池……穿上“机械衣”,就能重新站起来;脑梗瘫痪,套上“钢铁甲”,就能摆脱病床。这充满科技感的场景可不是科幻片,而是利用南京明州康复医院康复治疗科康复机器人进行康复训练的一幕。
去年12月初,黔西南州中医医院康复科在州内率先引进了一款智能化康复设备——外骨骼机器人,为患者康复治疗带来了福音,感受到智能康复带来的希望。在该院康复科康复训练大厅,来自册亨县的杨先生正通过外骨骼机器人帮助,重新进行站立训练,避免下肢肌肉萎缩。
近日,兰州军区总医院安宁分院康复科在我省率先引进“上、下肢智能康复机器人”,这种机器人可有效帮助脑卒中患者恢复上、下肢功能,重塑脑功能。据了解,“上、下肢智能康复机器人”可使脑卒中患者将上下肢训练和认知训练相互结合,并可模拟实景,进行训练。
编者按|河南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在中原大地的科技浪潮中,机器人产业正悄然崛起。它们或勇敢无畏,或力大无穷,或技艺惊人,或感知敏锐,每一项技能都生动诠释着河南全力推进科技创新的具体实践。
公司回答表示:公司目前已形成覆盖上下肢较为全面的康复机器人产品矩阵,可应用于康复科、康复专科医院、骨科、神经科等,协助截瘫、偏瘫等患者恢复站立行走能力,协助脊髓损伤、脑卒中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的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来源:【天府融媒】2月16日,四川泸州临港经济开发区内,四川行走科技有限公司的车间里一片忙碌,工人们全神贯注地对一台即将交付使用的外骨骼康复医疗机器人进行最后的精细调试。去年12月底,四川行走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投产运营,今年是其在泸州的首个生产季。
2025年3月11日,联合国第69届妇女大会期间,中国儿科专家、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院长王艺教授获颁“科技赋能女性之杰出女性奖”,以表彰其在儿童脑健康促进、罕见病诊疗及医学创新领域的贡献。此次获奖标志着国际社会对中国在儿童脑健康领域实践成果的认可。儿童脑健康是全球共同关注的议题。
记者 郭健9月28日,泰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泰安市残疾人工作民生实事相关情况。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一级调研员侯卫国,四级调研员解少圣,康复部主任韩秀华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