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9%的年化贷款,这样的公司居然还能高调地活在当下,居然还是世界五百强旗下的公司?说白了,平安普惠是透明的,年化综合成本11.3%-23.9%,没有欺骗你,你之所以贷款之后还会感觉自己被骗了,是因为下面的业务员,他们不敢给你说真是成本,怕和你聊天的机会都没有。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的保险资金运用情况表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保险行业资金运用余额约为29.94万亿元,今年一季度年化财务投资收益率为2.24%,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达7.36%。由此可见,一季度险资两项投资收益率指标相差5个百分点以上。
5月31日,金融监管总局披露的保险资金运用情况表显示,截至一季度末,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为29.94万亿元,一季度年化财务投资收益率为2.24%,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达7.36%。资产配置结构上,保险资金延续了增配债券的趋势。
本报记者 杨井鑫 北京报道 当前,部分互联网平台贷款的各式“套路”越来越受到市场高度关注。 表面上这些平台的贷款年化利率在24%以内,但是加上强制收取的“担保费”“担保服务费”等费用,消费者需要支付的成本高达36%,甚至更高。此外,贷款违约罚息更被视为消费者难以承受之重。
2024年的中国房地产行业,在深度调整中加速分化。前百强房企权益销售额同比下滑近30%的背景下,招商蛇口(001979.SZ)交出了一份“稳中有进”的答卷:全年营收1789.48亿元,同比增长2.25%;经营性现金流净额319.64亿元,货币资金突破千亿大关至1003.
前言:关于施工行业十五五规划的核心观点本文是在施工行业协会主题演讲基础上的录音整理与部分省略内容补充而成。希望由此来探索中国施工行业将往何处去这一重大问题。一、十五五征程起航,施工企业战略调整与转型大趋势总览1、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效益”。2、数字化转型升维。
一家担保公司开设的助贷平台,将平台客户导流至另一个助贷平台,最终导向变相高利贷平台,客户借贷资金的实际年化利率抬高到100%以上。在监管持续高压下,“助贷圈”又开始了新玩法。2024年7月,第一财经曾调查报道部分助贷机构“套娃式”引流、穿透至无资质平台。
新华社天津8月15日电(记者郭方达)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天津监管局日前发布风险提示,提醒广大人民群众注意防范四类贷款“套路”行为。一是片面信息披露隐藏产品风险“套路”侵害知情权。常见手法包括息费不透明,故意模糊借贷成本,不明示年化综合资金成本、还本付息安排等。
提到vivo,不少年轻人对其好感度很高,颜值高、拍照美、性价比强,在中端手机市场的激烈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但用过vivo的不少消费者对其钱包内嵌的借钱服务却并不买单,营销虽好但利率偏高、贷款前竟还须一键信息授权,伤了消费者体验的同时,在业内看来也踩了相关监管规定的红线。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吴抒颖 深圳报道在本年度的财报季,行业龙头之一的招商蛇口率先交卷,这份中规中矩的财报背后,可以看到头部企业在淡市之中的生存境况。根据招商蛇口2024年年报,其2024年营业收入为1789.48亿元,同比增长2.25%;归母净利润40.39亿元,同比下降36.
案例:借款人王女士因资金需要,通过某网络中介平台申请线上贷款9000元,还款方式为等额本息,借款年利率为7.6%,未了解贷款详情的王女士与网络中介平台额外签署了委托合同。不料,王女士在还款时发现借款综合成本包含了利息374.79元及融资担保费1465.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金融综合报道】3月17日,天津金融监管局发布了《关于警惕非法贷款中介的风险提示》,近期发现,有一些非法贷款中介通过社交平台、电话推销等形式来吸引金融消费者进行贷款,除了“低息”“快速放款”“无抵押”之外,他们还会打着“债务重组”“债务优化”旗号,诱导“借新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