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1月26日至31日,上海市文管委和嘉定博物馆曾对嘉定法华塔地宫进行清理发掘,先后发现了一批宋、元、明三代的佛像、书籍、古钱、玉器等珍贵文物。同年3月30日,在法华塔第六、七层间的壁龛暗室(天宫)内再次发现一批重量级文物。今年4月,法华塔再次修缮,至8月底工程完工。
上海隆平寺发现神秘地宫,在九层覆石的镇压下,出现了神秘木涵,打开木涵,里面包裹着铁涵。而在铁涵里铺满了晶莹剔透的佛珠,考古专家清理完佛珠,竟然发现铁涵内部还有一层金涵,在层层包裹之下,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
癸卯兔年已至,全国各大博物馆纷纷推出以生肖为主题的展览,如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癸卯金安——二〇二三新春展”、中国古动物馆的兔年特展、上海博物馆兔年迎春展、河南博物院的生肖文化展等,呈现不同时代的匠人巧思,多角度展示中国历史悠久而丰富的兔文化。
为见证伟大时代,展示辉煌成就,作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的主办单位,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文物报社于4月18日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展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展示推介系列活动,展示宣传新时代十年通过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遴选出的百项考古新发现,系统回顾和总结新时代中国考古取得的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激励考古工作者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推动考古事业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再创辉煌,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之后考古专家又花费了6年的时间,终于找到了隆平寺遗址,同时还发现了一座佛塔地宫,这座佛塔是八角形砖石结构的样式,而在地宫的上面盖着一个梯形的石板,考古专家进入地宫以后,就发现了意外的惊喜,专家们在里面发现了各种各样的铅笔,真正有1万多枚,还有一个宝函,这座宝函一共有四层,最里面放着一个铜瓶,而在铜瓶里装着4颗佛教的圣物舍利子,这刚好和文献中提到的塔中藏舍利相符合。
走进阙台碑亭,穿越地宫墓室,一堵残龙碑天书,遥望黑水城遗址,让这个沉寂千年的西夏陵重新苏醒……9月26日,备受期待的大空间高沉浸探险体验“神秘的西夏陵”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揭幕。上海市民不用远赴宁夏,便可以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近距离感受千年前西夏王朝的辉煌。
这个宛如神秘地宫的场所,就是位于普陀区延长西路的上海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它的产生实属偶然,话说2001年5月,边上的志丹苑小区在改造时,打桩突然打不动了,然后施工人员用机械钻头多次尝试,竟发现有大量石板、木头等古代遗物被一并带了出来。
中新社上海1月14日电 (范宇斌)洱海生态廊道、山东“四廊一线”文化体验廊道、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以“廊道”为名,中国多地纷纷培育文旅产业新热点。与此同时,文旅资源的“串珠成链”催生着City walk(都市漫步)、Country walk(乡村漫步)的火热兴起。
作为“上海之根”,历史上的州府所在地,松江深厚的历史还是让这小小的区级博物馆深厚的历史资源,数千件藏品涵盖了从四千年前的广富林文化,到唐宋,到明清各个阶段,其中有十多件国家一级文物,在一个二级博物馆里,也是不多见的。
上海不仅是一座充满活力的现代都市,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上海现存古塔13座,它们是上海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中国古塔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最高的一座就是位于松江区西林禅寺内的圆应塔。古塔巍峨,已矗立数百年,成为松江府城的象征之一。
“许多人认为,上海之所以兴旺发达,始于1843年上海成为通商口岸。实际上,早在宋朝时期,上海的对外商贸就已经逐渐繁荣了。其中,上海青龙镇作为一个港口,在海上丝绸之路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由此,青龙镇被称为“上海第一古镇”。青龙镇的兴起和繁华,是大上海的底色和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