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铜香炉是盛放香料燃烧的熏香器具,我国在汉代曾铸造过铜熏炉,俗称“博山炉”。博山炉器形近似战国时期的青铜豆,炉体呈半球形,上有镂空的山形盖,圆盘形底座,中有圆柱与炉体相接。后来又铸造使用过一些鸭形铜熏炉。
刘松年 博古图宋元时,古铜礼器在成为收藏重器的同时,也已开始进入上层社会的日常生活,且被赋予了全新的功用,主要见有两类:即以鼎、簋等炊食器作香炉,以壶、尊、觚等酒器为花瓶。南宋赵希鹄在其《洞天清录》中陈述古铜为香、花之用,指出“古以萧艾达神明,而不焚香,故无香炉。
作者:吴清作者简介:中华传统香学宗师刘良佑教授入室弟子、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华夏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国家CETTIC香道师职业培训部顾问教材编写委员会委员、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理事。
《长物志》描述焚香情形:“于日坐几上,置倭台几方大者一,上置炉,香合大者一,置生熟香;小者二,置沉香、香饼之类;瓶一。斋中不可用二炉,不可置于挨画桌上,及瓶盒对列。夏日宜用瓷炉,冬日用铜炉。”这里可看到人们对焚香用具的讲究以及品类的多样化。再好的香也离不开与之相配的器具。
焚香之道,追求的是风雅,也是禅意,即一种内心澄明,至清无垢的境界。因此作为“香道”载体的香器们,也要追求静、雅、美、真、和的意境。小编来带大家欣赏一下香炉、香插、香盒等香器中的精雅之美,感受香气袅袅中的一道禅意。
香,物虽微而位贵,是传统文化的和脉之品。中国香道已陪伴着中华民族走过了数千年的兴衰风雨,其不仅芬芳馥郁,还能颐养身心,祛秽疗疾。中国香道的内容主要包括各式香品(包括香的种类、选料、炮制等)、用香形式(包括佩戴、熏烧、品鉴等)、精神体验等等。各式香品即以香料为主配制而成。
香道是通过眼观、手触、鼻嗅等品香形式对名贵香料进行全身心的鉴赏和感悟。香,不仅芳香养鼻、颐养身心,还可祛秽疗疾、养神养生。沉香、檀香、龙涎香和麝香为四大香药。香,不仅芳香养鼻,还可颐养身心、祛秽疗疾、养神养生。人类对香的喜好,乃是与生俱来的天性。
最近有很多朋友跟我交谈了一些关于沉香入门的一些困惑,也给他们解释了一些疑问。然而对于沉香的入门,有个好的老师,都不如自己亲身去品闻和实践。下面就分享一篇在网络看到的一篇文章,是一位香友结合自身经历所写的,希望对各位新入门的香友认识和掌握沉香知识有一定的帮助。
烟枪的传奇故事:老挝大红酸枝纹理料烟枪!老挝大红酸枝烟枪尺寸:长23-26左右(公分),纯铜烟嘴配件。老挝红酸枝(学名:紫榆藤),《红木国标》定为红酸枝,是属黄檀属红酸枝木类,主要产于老挝,数百年方可成才使用。红酸枝开锯时,木材散发一种辛香,闻之有酸辛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