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贵州省丹寨县扬武镇基加村,村民在吃新节中跳芦笙舞。新华网贵州频道11月18日电 随着一年春耕秋收农忙的结束,大山里的苗族同胞们开始身着节日盛装,欢聚一堂共庆丰收。这些天,贵州省丹寨县扬武、兴仁等地的少数民族村寨相继欢庆苗族传统节日——吃新节。
2025年2月4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开展“非遗闹新春”为主题的芦笙舞展演活动,当地苗族群众身着传统服饰,吹起芦笙跳起舞,与市民和游客欢聚一堂共庆新春。杨武魁 摄 图为身着传统服饰的苗族群众在丹寨县万达小镇跳芦笙舞。
丹寨县龙泉镇新塘村铁坨寨是一个民族风情浓厚、人民热情好客的苗族聚集村寨。近几年来,铁坨寨通过制定《寨规民约》,移风易俗见成效,群众拍手称赞。铁坨寨耕地面积288亩,102户462人,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7亩,家庭经济收入来源主要靠务工收入。
近日,黔东南州丹寨县扬武镇排莫村的苗族同胞迎来了传统“爬坡节”,苗芦笙场上到处洋溢着村民们的欢声笑语。“爬坡节”是每年夏秋之交农闲时期,苗族村寨择日举行聚会的传统民俗节日。过去是苗族青年男女们一年一度的择偶恋爱盛会。
来源:【多彩贵州网-众望新闻】本文约1641字,阅读约需4分钟取圣火、鸣铁炮、诵祭词、宰祭牛……随着“祭尤大典”在扬颂村隆重举行,“探秘蚩尤后裔畅游云上丹寨”2024年丹寨祭尤节民俗文化系列活动大幕开启,“祭尤杯”牛王争霸赛、民间传统竞技活动、民族医药文化展、《方尤》歌舞诗剧等活
近一公里的长桌宴贯穿小镇长街,共摆放了360张桌子,1800余名游客与热情好客的苗族儿女共同庆祝“吃新节”,体验苗家传统民俗。据了解,“吃新节”又称“吃新米节”,苗语称为“农给赫”,节期为三天。作为水稻耕作文化的一个传统祭祀日,每年秋收过后,苗族村寨的村民们都要选一个好日子来过“吃新节”,庆祝丰收。在苗族聚居的村寨,“吃新节”是一年中最热闹的节日,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2月24日,正值贵州省丹寨县南皋乡南皋村一年一度的传统民俗节日“望会节”,来自周边村寨的苗族同胞身着节日盛装欢聚芦笙场、跳铜场,大家跟随悠扬的芦笙乐和悦耳的铜鼓声翩翩起舞。“望会节”是丹寨县苗族同胞盛大的社交舞会活动,于每年农历正月里举行。图为苗族同胞在跳芦笙舞。
丹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西部,因海拔较高,自然气候凉爽,素有“云上丹寨”的美誉。丹寨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拥有苗族锦鸡舞、古法造纸等8项国家级、22项省级、34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苗族文化的活态博物馆。
贵州黔东南丹寨县又火了央视热门栏目《非遗里的中国·贵州番外篇》推出后丹寨的非遗魅力展露无遗快跟着撒贝宁一起游丹寨吧!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苗族银饰锻制技艺、苗族芦笙舞到苗族蜡染技艺、皮纸制作技艺等,仅一个丹寨县非遗名录就有192个,国家级非遗有8项,被称为“非遗之乡”。
7月21日,贵州省丹寨县身着传统盛装服饰的群众,在展演国家级非遗项目反排木鼓舞。7月21日,贵州省丹寨县身着传统盛装服饰的群众,在展演国家级非遗项目侗族琵琶歌。7月21日,贵州省丹寨县身着传统盛装服饰的群众,在展示国家级非遗项目皮纸制作技艺作品。
8月22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龙泉镇高寨村举办一年一度的“爬坡节”,吸引了周边村寨的水族同胞和苗族同胞前来参与,大家身着传统盛装相聚在山顶,跳起欢快的传统芦笙舞,欢度节日到来。图为村民在丹寨县龙泉镇高寨村欢度传统“爬坡节”。
黔东南州丹寨县、麻江县以学校作为载体,让非遗项目“扎根”校园。在丹寨县职业技术学校的芦笙演奏特色课后服务课堂,同学们手持芦笙围成半圆,在老师的指导下,或吹奏芦笙,或跟着芦笙曲调踩堂,像这样的课,学校每周三和周四的下午都会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