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高靖程 通讯员 孟浩 马瑞 济宁报道1月1日,济宁市任城区河道总督署展示馆红领巾讲解员授带仪式举行。仪式结束后,小讲解员们立即投入到了讲解工作中。小讲解员们佩戴着绶带,胸有成竹地为前来参观的游客们进行讲解。
大众网记者 高靖程 通讯员 孟浩 马瑞 济宁报道1月1日,济宁市任城区在河道总督署遗址公园举办了“赏非遗 承古韵”文化市集。此次活动邀请了剪纸、面塑、葫芦烙画等10余个省、市、区级非遗项目传承人在现场进行技艺展示,游客可近距离观赏、互动体验,感受非遗魅力,促进非遗传承。
齐鲁网·闪电新闻12月10日讯 济宁被称为“运河之都”,不仅是因为运河腹地人文定位、地理位置、航运作用的重要,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管理运河的中枢机构——河道总督署设在济宁市任城区,成为济宁“运河之都”重要的物质载体之一。今年7月,位于济宁任城区的河道总督署遗址公园正式开放。
济宁新闻网讯 2023年4月出版的《中国作家》纪实版头条发表济宁作家杨义堂的长篇传记文学《河道总督》,这是济宁文学创作的重要收获,也为国家大运河文化公园重点项目——济宁河道总督署遗址公园增添了文化内涵。
一条黄金水道浇灌了经济命脉和民生命脉,唤醒了“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济宁。竹竿巷、总督府、玉堂酱菜……这些济宁的城市标签,无一不和运河有关。济宁因“居运道之中”,成为“水陆交汇,南北冲要之区”和“控引江淮咽喉”地带。
来源:【中国城市报】游客在位于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的河道总督署遗址公园展示馆内参观。位于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的河道总督署遗址公园景观鸟瞰。“‘杯酒平分苍岱色,席间遥控大河流。’石刻上的诗词,就是明代河道总督潘季驯所作的《登太白楼》。
12月22日,在位于山东省济宁市的河道总督署展示馆,当地一名“红领巾讲解员”正为前来参观的市民和游客讲述济宁市的运河文化。济宁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有着“运河之都”的美誉。自元代起,济宁便处运河紧要位置,故设行都水监。明清两代更是在此设最高河道管理机构,俗称“河道总督署”。
8月23日,《光明日报》刊发《让千年运河绽放时代光彩——大运河山东段沿线城市擦亮运河文化名片》,点赞任城区河道总督署、运河记忆、龙拱港典型案例。运河流淌,贯通古今;文脉传承,弦歌不辍。大运河不仅是一条长流不息的河流,也是一条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展示长廊。
齐鲁网·闪电新闻7月3日讯 大运河,犹如流淌的史诗,是文脉、记忆、乡愁的代名词,更是如今的人们创新创造的基因库、素材库。济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也是运河文化的集中体现地,素以“孔孟之乡、运河之都”而闻名。“一条大运河,千里碧水流,帆船首尾衔,都过济宁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