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怀化8月28日讯(通讯员 刘伟 向莹 瞿云)为加强珍稀濒危野生雉类物种保护,促进种群复壮进程,探索生物多样性迁地保护和栖息地保护的有机结合,提高濒危物种保护水平,8月23日至24日,省林业局生物多样性中心、长沙市林业局、长沙市生态动物园等单位相关专家来到湖南借母溪国家级自
红星新闻 林麝因分泌麝香而闻名,被称为森林中的“香水大师”,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1月19日,红星新闻记者从四川西昌警方获悉,近日,金某某、曲木某某因非法购买林麝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麝香据警方介绍,2024年1月上旬,金某某经喜德县曲木某某介绍,从云南的沙某某处以1.
——部分地区野生动物违法交易黑产链条调查。7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关于办理破坏野生动物资源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针对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做出规定,强调全链条惩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
扬子晚报讯(记者 万承源)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施行两周年之际,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在南京长江边举行增殖放流活动,300尾被植入标记芯片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被放入长江。记者获悉,这是长江南京段首次对中华鲟进行增殖放流。
扬子鳄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也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为扩大扬子鳄野外种群,昨天(1日),安徽省2023年扬子鳄野外放归活动完成。据了解,这是安徽第19次开展扬子鳄野外放归活动。本次放归活动在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7个片区,分批次放归,共200条人工繁育的扬子鳄。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3月28日,在湖北宜昌20余万尾不同年龄梯队的中华鲟被放归长江。中华鲟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地球上已经存在了1.4亿年,被誉为“水中大熊猫”。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持续开展中华鲟人工增殖放流,截至2023年已向长江放流中华鲟超过800万尾。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0月24日讯(记者金文兵)细细的针头,轻轻刺入鱼身1厘米,将一个长约0.3厘米的PIT(无线射频识别)芯片植入中华鲟背部的肌肉中……24日,在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汉阳试验基地内,研究人员为666尾“子2.5代”中华鲟植入这种“电子身份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