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魁山,全国首批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甘肃省首届名中医、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号称“西北针王”、“中国针灸当代针法研究之父”,甘肃中医学院教授。本病是指妇女卵巢功能紊乱,年过18岁仍未行经,或停经3个月以上的一种常见妇科疾病。
在针灸里,找穴位简单,扎针简单,最难的无疑就是手法了,所以有人说“针灸不传之秘在于手法”,相当于方剂不传的在于剂量一样,记得上学的那时候,我的针灸老师,在大课里放了一段郑魁山的操作视频,肯来想拷贝的,结果老师下课以后直接就删了,又回到电脑垃圾桶里删了,现在想来,老师真是“煞费苦心”。
简介:郑魁山,1918~2010,河北省安国县人。出生于针灸世家,16岁随其父著名针灸专家郑毓琳先生学医, 20岁独立行医,从事临床、科研、教学近70年,一生致力于中国针灸传统针法的研究,以其手法之精湛蜚声中外,有“中国针灸当代针法研究之父”和 “西北针王”之誉。
本报记者 宜秀萍“一针甫下,沉疴立起”,这是《黄帝内经》中对针灸疗效的记载,意思是只要一针下去,任何久治不愈的疑难杂症就能治好。针灸真有那么神奇吗?“针灸应用对症,确实能治很多病,特别是一些疾病后期的康复治疗,但如果说什么病都能治,那就有些夸张了。”省三院针灸科主任谢潇侠坦言。
阴阳五行学说指导下的“天人相应”治病防病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壮火食气,少火生气”提示在临床中运用艾灸治疗各种疾病以及对疾病的预防或者后期的康复均有积极意义,也揭示了艾灸因其独特的温润柔和之特性,契合人体阳气的生发规律。
烧山火、透天凉作为针灸专业的针刺手法,充满了神秘莫测的气息,掌握热补凉泻手法往往成为高手的象征。一、烧山火、透天凉手法概述1.烧山火烧山火手法属于常用复式补泻手法之一,是热补法的代表性手法。最早在《素问·针解》篇中记载:“黄帝问曰:愿闻九针之解,虚实之道。
面瘫,老百姓称它为中风,主要表现以口角歪斜,一侧眼睑闭合无力,流泪,一侧额纹减少,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多伴有患侧耳后疼痛不适。特发性面瘫还伴随有耳部疱疹,疼痛明显。面瘫的治愈率较高,但不及时、不合理的治疗会大大减低其治愈率。
“全程共花了25个小时我们才抵达佛里敦,马上就开始了交接班工作。”周毅是市中医院中医科医生,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师从“西北针王”郑魁山教授,深得其真传,具有二十多年的临床工作经验,特别擅长中医治疗顽固性头痛,骨质增生,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退行性膝关节炎,慢性咽炎、支气管炎及过敏性鼻炎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