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朋友问我:“我感觉经济不好,有不少人失业,现在很多人,都说中国进入通缩了,是这样吗?”最近确实有不少人这样说,说中国进入通缩周期了,但是,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事实上,中国目前的经济状况并不是通缩,没有进入通缩周期。
#头条创作挑战赛#首先,我们来看看通缩是什么,为什么它会成为一个问题。通缩的定义是指一段时间内商品和服务的平均价格持续下降。通缩可能会导致经济活动减少,消费者和企业推迟购买和投资,从而降低需求和产出。通缩还会增加债务负担,因为债务的实际价值会随着价格下降而上升。
3月份我国CPI指数出台了,0.7%,这个数字是非常非常低的。要知道今天欧美世界可是大通胀,美国CPI指数高达9%,很多国家CPI指数超过了20%,所以当我们的CPI指数这么低的时候,很多经济学家还有这样的担忧,咱们是没有通胀,但是咱们有没有可能出现通缩呢。
7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3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会上,有记者问到,统计数据显示6月CPI同比持平、PPI同比下降5.4%,是否意味着通货紧缩要来了,如何评价当前的价格情况?
央视网消息:中国人民银行昨天(5月15日)发布的《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当前中国经济没有出现通缩。中长期看,中国经济总供求基本平衡,货币条件合理适度,居民预期稳定,不存在长期通缩或通胀的基础。今年以来,中国物价涨幅阶段性回落。
4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表示,最近对于中国经济是否会走入通缩的讨论比较多。总的来看,当前中国经济没有出现通缩,下阶段也不会出现通缩。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3%,保持温和上涨。
据中国网消息,8月15日,国新办就2023年7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发布会,以下为部分文字实录。路透社记者:政府最近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的政策,在这种背景下,我们看到7月的数字反映内外需还是比较疲弱,居民和企业信心不太足,尤其CPI同比转负,这是否意味着经济进入了通缩的区间?
4月11日,国家统计局和中国人民银行相继公布了3月的物价和金融数据,引发了市场的担忧与困惑。一方面,市场担忧经济陷入“通缩”,3月CPI和PPI同比分别仅为0.7%和-2.5%,且自年初以来持续下滑;另一方面,市场困惑于低物价与高货币的共存,3月M2同比增长12.
刚刚公布的中国7月CPI同比增速-0.3%,我在4月份发表的文章里提到,虽然3月的CPI增速0.7%,还只能称为“反通胀”,但未来CPI负增长,也就是“通缩”一定会来,而且参考中国2009年的经历,通缩持续的时间可能至少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