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是迷人的。童年习惯了快乐的人,以后会不断重复快乐;如果童年在痛苦中度过,所受过的伤要在爱的客体中得到修复。爱的客体就是你生命中的重要他人,比如父母、恋人或尊敬的长辈,如果有幸找到一个爱的客体,自己也会成长为爱的客体,不仅学会了爱自己,也可以学会做一个好的客体。
全世界有10%~20%的青少年存在精神障碍问题。我们国家第一个全国性的青少年精神问题的流调报告于2021年5月发表在《儿童心理学与精神病学》杂志上。该研究由北京安定医院郑毅牵头,从北京、辽宁、江苏、湖南、四川五个省选取了约74000名6~16岁的在校生作为样本。
央视网消息:5月25日是全国大中学生心理健康日。儿童青少年时期是形成心理健康和个人特质的关键时期,也是心理问题的高发期。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们都有什么样的烦恼和压力?我们又该如何注意孩子的心理变化,守护孩子健康成长呢?
齐鲁网·闪电新闻11月28日讯 小雅从童年时期起就经历了家庭和学校的双重压力,由奶奶抚养长大的她,在青春期遭遇了情感创伤,导致心理受到严重影响。小雅的父母在孩子发出“求救”信号时,未能给予适当的理解和支持,反而采取了语言伤害和家庭冷暴力。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金丹丹 通讯员 项金忠 整理本期特别感谢杭州市采荷实验学校老师 钱颀枫 洪雨田 周靖男 胡晨妍 倪旭东 励仕杰 姜劼 陈怡珂孩子的烦恼1.我好像喜欢上了班里一个同学。最近我总是忍不住去看她。她笑起来特别好看,每次和她说话我都会紧张得说不出话来。
未来网北京2月20日电(记者 凌萌)“一到寒暑假孩子就沉迷于手机,一玩就停不下来”“未成年人能轻松绕开‘防沉迷’系统,家长该怎么防?”……日常生活中,未成年人沉迷手机的现状,成为困扰不少家庭的教育难题。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如潮涌般发展的当代,手机已成为科技进步与社会变革的关键纽带。
“孩子早恋是青春期叛逆吗?”5月9日,由苏州市广播电视总台打造的健康科普脱口秀《苏·医talk》揭开青少年心理问题的“神秘面纱”!根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21年8月发布的《中国青年发展报告》,我国17岁以下的青少年儿童中,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心理行为问题的困扰。
浏览本地新闻 分享各类信息欢迎关注“厚德万全”公众平台!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越来越被大家重视。在互联网影响下,不少学生自制力差,容易受到不良文化的侵蚀。未成年人因为身心发育还不够健全、对事物的认知以及对事态的判断还不够完善,遇到挫折时易引发心理问题。
一周热话题儿童网络社交再次引发关注。日前,澳大利亚联邦参议院投票通过了对该国16岁以下人群实施社交媒体禁令的法案。根据这一法案,16岁以下未成年人即使获得家长同意,也不能使用社交媒体平台,对存在系统性违规的社交媒体平台,最高可处以4950万澳元,约合2.3亿元人民币罚款。
家庭在未成年人成长中至关重要。父母离婚直接关系到未成年子女的切身利益。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今天(1月12日)发布《2020-2022年度婚姻家庭诉讼中的未成年人保护问题研究》报告。单纯以“为了孩子”为由不让感情确已破裂的父母离婚就是真正维护未成年人权益的最好方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