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导报·新福建客户端3月14日讯(记者 陈捷 通讯员 思法/文 杨希/漫画)下单返现,本来是一些网络购物平台为了增加销量而采用的推广机制。然而,有人却利用机制漏洞,大“薅”特“薅”商家羊毛。这样“薅羊毛”,该判刑吗?近日,思明区法院发布了这样一起案件。
来源:荔枝新闻 近日,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检察院公布了一起钻电商平台极速退款空子诈骗的案件。此前,温某在网上发现有人分享了自己网购利用“极速退款”服务的经历,便动起了歪脑筋。他先在电商平台下单了一个平板电脑,将真机替换成模型机后,重新进行塑封再办理退货,很快就拿到了退款。
前几天,一名网店店主发视频吐槽称:“电商太难做了,‘六一’儿童节才刚过,就开始大批退货,已经有改行的想法了。”店主说,最近店里被退货的衣服都是“六一”儿童节的表演服,退回来的衣服都已经穿过了,打开包裹一瞬间传来汗臭味,有的衣服上还疑似有口红印。
现代快报讯(记者 徐晓安)简单方便的“七天无理由”退货规则是消费者安心网购的“定心丸”,但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却利用此规则和商家的管理漏洞大肆“薅羊毛”。近日,苏州市吴江区人民法院审结了一起通过网购运动鞋实施诈骗的案件。
利用网购退货漏洞,上海一00后女子小雅变身“职业退货人”,5个月薅羊毛13万!近日,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法院院审理了这起被告人利用网购退货规则骗取商家财物的诈骗罪案件。利用“收货后七天无理由退货”牟利00后女子小雅常网购,某次退货时,她不慎少退了部分商品。
近年来,一些电商平台推出了“七天无理由退货”和“仅退款”等服务,原本是为了保护消费者权益,但有人利用该规则,通过“退货不退款”的方式获得货物并转头卖出。近日,经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以被告人陈某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两年半,缓刑两年半,并处罚金1万元。
阅读提示当仅退款成为电商平台标配,一些滥用规则恶意退款的消费行为破坏了消费规则的正常运行,引发了买卖双方的博弈。平衡买卖双方利益,电商平台应当承担起治理责任。“消费者不提供凭证,随便说个理由就可以仅退款。”近日,某平台商家刘先生向记者反映,今年5月,他新开张的店铺遭遇多单仅退款。
原标题:恶意退货“黑灰产”揭秘!网购时如果产生退换货,“运费怎么算”是众多消费者密切关心的一点。然而,《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这一本应为缓解网购过程中因退换货而产生的运费纠纷、提升消费者体验的保险产品,却被“黑灰产”利用,成为了部分人套利的工具。
新重庆-上游新闻 利用平台“七天无理由退货机制”,男子将网购平台当成了自家货仓,找人刷六千多单后,以虚假退货的方式骗取平台垫付货款,商家实际发货的货物则被他放到自己的二手网店上低价售卖。11月26日,上游新闻(报料邮箱:cnshangyou@163.
来源:【江西日报-江西新闻客户端】作者:史洪举近日,某电商平台的店主杨先生为了一件9.9元短袖的“仅退款”,不惜坐9个小时的动车,跨越近1300公里寻找买家。杨先生表示,一件9.9元的短袖卖出去,除去各项成本,到手的利润只有5至7毛钱。
文 | 熊出墨请注意“售出9999+,收货0”,拉夫劳伦肯定也没想到,自己会以这种尴尬的形式出圈。今年天猫双11,淘宝为88VIP用户发了几张大额满减消费券,但是使用门槛最高达到7000元。实际要买的东西没那么多,还要凑够满减门槛,就只能找一些凑单神器来补齐。
为保护消费者权益,法律规定网购可享受“收货后七天无理由退货”。一次偶然的退货“获益”,消费者变身“职业退货人”,仅退空包或赠品,未退商品再销赃。保护条款竟成诈骗“工具”?近日,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青浦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被告人利用网购退货规则骗取商家财物的诈骗罪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