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免签范围扩大、入境签证便利化与首个“非遗春节”的多重效应下,这个春节,入境游市场迎来了明显增长。不仅仅是人数多,“老外”们玩得也是非常有“深度”。如果只是去了北京、上海、成都等大城市,那只能算是完成了中国游“新手村任务”,绝对不好意思自称中国游资深玩家。
来源:环球时报-环球网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白云怡 戚席佳】据新华社报道,一个由多名美国洛杉矶地区旅行商代表组成的考察团,日前正在中国考察线路,为进一步拓展美国赴华旅游市场做准备。报道称,此次考察活动旨在进一步开发美国赴华旅游市场,巩固第14届中美旅游高层对话成果。
眼见为实!广州如何让“老外”心服口服?打开社交媒体,输入“China Travel”,标题、导语和视频开头的内容可以说大同小异。“我们震惊地抵达中国,一切都是谎言。”“他们不想让你看到的中国新疆。”“西方媒体就中国的安全问题撒谎了?”......
今年以来,随着免签“朋友圈”不断扩容,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加持,外国游客来中国旅游更加便利。纵观成都航空口岸,今年上半年,入境外国人23万余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432%;通过免签入境外国人9.5万余人次,占比41%,24小时和144小时中转过境旅客8.
来源:人民日报 拿起小铲形工具,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将珐琅釉料填入焊好的铜丝纹饰框架中——在北京市珐琅厂,第一次来华旅游的希腊姑娘瓦西里基体验了一番景泰蓝制作技艺。“这些都是纯天然的矿物颜料,你看它们的颜色多漂亮,细节设计也非常精巧。
这个十一假期,“China Travel”火爆不减。从今年夏天“City不city”走红网络,无数外国博主开始争相拍摄发布在中国旅游的所见所闻,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各个城市,探寻美景美食、体验高铁速度、感受便捷生活。外国游客说来就来的“流量密码”是什么?
封面新闻记者 刘秋凤 实习生 倪慧7月10日,来自25个国家的30名网络达人结束了为期5天的四川之行。成都的高楼大厦,乡间的茶园田坎,街上的美食,江畔的大佛,神秘的三星堆,萌萌哒大熊猫……此行,他们与四川进行了一场“亲密接触”。他们中大多数人是第一次来四川,甚至是第一次来中国。
随着赴华免签国家持续扩容,支付、语言、出行等环境不断优化,“中国游”越来越便捷,众多国际游客纷至沓来。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各口岸入境外国人818.6万人次,同比上升48.8%,其中,通过免签入境488.5万人次,同比上升78.6%。
随着《哪吒之魔童闹海》《唐探1900》等一批中国春节档电影全球热映,也激发出海外观众来华旅游的热情。今天(1日),山东青岛迎来今年以来最大规模的入境游欧洲旅行团,游客在“电影+旅游”的旅程中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央视网消息:这两天,位于云南省红河州的河口口岸也迎来了大批入境游客。早上8时,南溪河中越大桥上颇为热闹。除了来来往往的边民和劳务、经贸人员,还有不少手持入出境通行证、边民证的越南游客,他们大多跟团出游,在导游的带领下,排队依次进入南溪河联检大楼办理入境手续。
中新网西安9月9日电(记者 阿琳娜)美国千人游陕西活动暨仿唐入城仪式盛典7日晚在西安启动。首批美国游客在体验了盛大的入城仪式之后,正式开启了在陕西的旅行。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随着洪亮的鸣钟声响起,仿唐入城仪式正式开启。仿古武士和宫女盛装出城,用满满的仪式感,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
新华社 意大利的游客皮耶罗(右)和玛格丽塔在北京天坛祈年殿前合影留念(1月30日摄)。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2024年,“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农历乙巳蛇年春节成为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
细心的青岛市民不难发现最近在五四广场、万象城、台东、李村等热门打卡地身边总能听到说着韩语的韩国人或是金发碧眼的外国游客越来越多的外籍游客“赴青游”日前,新华社发布稿件《免签效应持续 韩国游客组团游青岛》,免签政策带动了青岛旅游业的发展,也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来源:新华社新华社洛杉矶9月8日电(记者黄恒)由17名美国洛杉矶地区旅行商代表组成的考察团8日启程赴华考察线路,为进一步拓展赴华旅游市场做准备。考察团由中国驻洛杉矶旅游办事处和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共同组织,将前往北京、西安、长江三峡、上海等地。
一群德国人来旅游,眼观六路,笔记不停。是游客,更是专业人士。基比克是德国最大的团体旅游运营商之一,自1987年以来就一直提供前往中国的入境旅游服务。这一次,十五位德国旅游业者组团来上海,主要目的简单直接,就是要零距离参观考察一番上海的旅游软硬件。
原标题:魅力中国年点燃火热入境游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引来外国人组团“打卡”中国年。近日,来自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等国家的游客,在中国体验地道春节,舞龙、舞狮、吹糖人、猜灯谜等年俗表演,古老的东方文明、活力四射的现代街区,市井的烟火气、酷炫的高科技,给外国游客带来耳目一新的体验。
中国人和外国人因为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的不同,所以对很多事物的看法也有很大的区别。就以旅游为例,我曾经问过我身边出国旅游的朋友,他们的回答大多数是外国的环境比较好,东西贵,交通比较便利,但是饮食会和中国的有很大差别,那么外国人来中国旅游又会是什么样的体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