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楚有才,于斯为盛”,这八个字用在湖南籍黄埔军校1期学员身上是最恰当不过的了,想必各位网友都有同感。黄埔1期是1924年5月初开学,11月30日结业,学习时间只有7个月, 有645名学员毕业(后黄埔同学会增加少数1期学员人数),其中湖南籍学员就有192人。
1926年4月第五期开学,所分科目同第四期分为:步兵科、炮兵科、工兵科、经理科、政治科,共5个科。黄埔五期1927年7月20日转至南京学习,8月15日毕业,计1480人。由于反革命政变和宁汉分裂等诸多原因,对第五期毕业的黄埔生似乎有所影响,后期得到重用的五期生并不多。
黄埔军校第3期于1924年12月开学,学生多为从上海和广州等地经过考试后选拔出来的,录取总人数达1300余人,经过甄别考试,实有毕业生1225人(《蒋介石年谱初稿》记为1224人,湖南省档案馆藏《黄埔同学总名册》为1233人),举行宣誓。
这是最憋屈的一次资料整理,前后花了近1个月的时间收集整理黄埔六期湖南籍学员的资料信息,收集完毕以后,利用这个五一长假在家里仔细的整理编辑,结果全部弄好以后各个平台都有字数限制,不得不把黄埔六期的花名册弄成2编,实在是不完美,还不得不删掉一部分内容,真是伤心。
今天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黄埔军校第六期中的湖南籍黄埔生。黄埔六期是非常重要的一期,是划时代、分水岭的一期,因为这是国共合作办黄埔军校的最后一期,有人说黄埔军校真正的黄埔生就是前六期,这也是有一定道理的。1927年蒋叛变革命,黄埔军校第六期的学生不得不面临人生走向的选择。
黄埔2期湖南籍学员有70人,占全部学员449人中的七分之一多,2期从1924年8月开始招生,11月招生结束,先入校进行入伍生训练,参加1925年初第一次东征和平定刘杨叛乱后,转入军校生教学,1925年9月6日毕业。上图是2期湖南籍学员名单。
党中央任命中共四川省委军委书记、黄埔军校四期生李鸣珂为军长,因其未到职,黄埔军校一期生孙德清继任军长,黄埔军校四期生段德昌任副军长,黄埔军校二期生、中共鄂西特委书记周逸群兼任政委,黄埔军校五期生许光达任参谋长。
黄埔军校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一所军事学校,培养了许多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闻名的指挥官,主要将领出自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一至六期,军校在创立目的是为国民革命训练军官,是国民政府北伐战争统一中国的主要军力。
常德,古称“武陵”、“朗州”,是湖南省的北大门,抗日战争中“常德保卫战”被称为“东方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常德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大规模的会战之一,给敌重大消耗,击毙日军1万余人。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黄埔军校第一期中的常德人。
常德是湘西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秦蜀郡守张若在此筑城,迄今已有2280余年的历史,史称张若城。常德是古代南北的交通枢纽,又是上溯黔东,下达苏皖的运输要道,是历代封建统治者开发西南的门户,又是江南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