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进场7个主体施工标下令开工,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首个重大项目——引江补汉工程近日进入全面施工阶段。9日上午,位于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马良镇的引江补汉工程输水隧洞8号平洞施工现场,南水北调国家水网工程建设全国引领性劳动和技能竞赛正式启动。
随着新进场7个主体施工标开工令的下达,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首个重大项目——引江补汉工程近日进入全面施工阶段。1月9日上午,位于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马良镇的引江补汉工程输水隧洞8号平洞施工现场人声鼎沸,挖掘机、装载机等大型设备轰鸣,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来源:【海报新闻】海报新闻记者 王笑寅 报道据长垣市应急管理局8月12日消息,8月11日20时51分,南水北调“四县一区”东线工程长垣段施工现场发生安全事故,造成5人死亡。企业负责人已被控制,善后工作和事故原因调查正在进行。
顶端新闻记者 聂辉 北京报道12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通水十周年有关情况。水利部副部长王道席称,南水北调工程供水区域不断延伸,惠及沿线1.85亿人,受益范围正向农村地区拓展。
图为丹江口市三官殿街道蔡湾村在群山之中。新华网发 林迟青摄新华网武汉11月22日电(陈周璇、林迟青)青山环抱,碧水盈盈。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三官殿街道蔡湾村坐落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丹江口水库的上游,距丹江口大坝南侧不到500米。
新华社郑州10月6日电(记者王圣志 李鹏 刘金辉)一排排草莓大棚反射出耀眼的光芒,一栋栋红顶白墙的小院错落有致……从丹江口水库库区搬出的河南省淅川县九重镇邹庄村正在筑起一个“大邹庄”新村。邹庄村的村民原本生活在丹江口水库边。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范慧瑾 通讯员谢家兴 刘梦佳)“我们十堰人习惯冬天搭个锅仔,晚上拿点地里的菜,点好炉子凑合一下,一天就过去了。”徐耀英对来访的记者说。只见眼前这个广受救命寺村推崇的一体式无烟桌炉上,一锅饱蘸汤汁的萝卜炖肉被摆放在桌面中央。
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陶岔渠首不远的河南省淅川县邹庄村是一个移民村。邹庄村的村民原本生活在丹江口水库边,2011年6月,为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175户、750人从16公里外的原油坊岗村搬迁到了邹庄,成立了新的建制村。
原标题:一渠清水永续北送丨南水北调穿黄工程:黄河长江在此“握手”却能“江水不犯河水”前言:6月5日至6月7日,记者跟随“一泓碧波三千里——书写十年新画卷”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团赴南阳、焦作、郑州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一线,走访水源保护区、输水沿线区和受水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探寻高品质生
“这些天一直为浇地没水犯愁,没想到今天就用上了长江水,真是远水解了近渴!”6月20日午时,临清市戴湾镇水西村村民张力亭正在农田浇地,远道而来的长江水从管道中涌出,流向干渴的玉米地,这让他对明年的收成多了一分底气。张力亭用长江水浇地 。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10周年,库区移民的生活咋样了?冬日,记者来到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崔湾村,正是农闲时,村庄很是安静。一处两层厂房却十分热闹。尚未进楼,就听见密集的“哒哒”声。推门入内,只见20多名织工分列3排,操作着缝纫机缝制坐垫。崔湾村,位于淅川县马蹬镇丹江湖畔。
中新网郑州11月20日电(刘鹏 张长年)历经9个月日夜施工,近日,地处豫东南部的周口市沈丘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完成了75千米的输水管网铺设,当地1885亩耕地随之还地复耕。此举意味着百万沈丘人喝上南水北调丹江水又进了一步。
南水北调廊坊市北三县供水工程加快建设明年工程全部建成后,可从根本上缓解北三县水资源短缺问题12月5日,廊坊市大厂回族自治县祁各庄镇定福庄村南,一片主体结构已建设完工的灰色建筑屋顶上,十几名施工人员正紧张有序地进行作业。
新华社北京11月18日电 南水北调工程,旨在破解我国水资源“北缺南丰”问题的超级工程,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统计显示,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已累计调水超760亿立方米,带来了巨大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今年是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1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