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北京5月23日电 (记者张佳星)记者23日从北京大学获悉,利用自主研发的国产qPlus型扫描探针显微镜,北京大学江颖教授、徐莉梅教授、王恩哥院士联合研究团队首次获得了六角冰(自然界最常见的冰)表面的原子级分辨图像。该成果5月22日发表于《自然》杂志。
扫描探针显微镜是探索微观世界的核心设备,由我国自主研发的qPlus型扫描探针显微镜已进入国产商业化应用。这款扫描探针显微镜具有“原子级”空间分辨率和高敏感度,将为探索轻元素量子材料及其他材料的微观奥秘提供新的视角和工具。
近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材料科学中心江颖教授团队及其合作者研制出国内首台超快扫描隧道显微镜,实现了飞秒级时间分辨和原子级空间分辨,并捕捉到金属氧化物表面单个极化子的非平衡动力学行为,该工作于5月19日发表在物理领域顶级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
扫描探针显微镜是探索微观世界的核心设备,由我国自主研发的qPlus型扫描探针显微镜已进入国产商业化应用。这款扫描探针显微镜具有“原子级”空间分辨率和高敏感度,将为探索轻元素量子材料及其他材料的微观奥秘提供新的视角和工具。
近日,北京大学教授江颖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孟胜、翁羽翔以及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恩哥等合作,研制出国内首台超快扫描隧道显微镜,实现飞秒级时间分辨和原子级空间分辨,并捕捉到金属氧化物表面单个极化子的非平衡动力学行为。
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中国科技企业正在以令人瞩目的速度崛起。近日,高端精密仪器公司泽攸科技再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创新实力,推出了完全自主研发的尖端产品:ZEM Ultra场发射台式扫描电镜,标志着国产精密仪器在高端科研设备领域的重大突破。
8月5日,《科学·进展》期刊发表我国学者论文,其上登载了一张“药物击靶”显微镜照片。照片显示:当药物分子要与生命体内的靶蛋白结合、起药效时,不是像人们想象的单个分子去结合蛋白,而是自动像“乐高积木”一样组装后,合力“击靶”,这种“机灵劲儿”与之前人们的想象完全不同。
近日,《科学进展》杂志发表我国学者论文,其上登载了一张“药物击靶”显微镜照片。照片显示:当药物分子要与生命体内的靶蛋白结合、起药效时,不是单个分子去结合蛋白,而是自动像乐高积木一样组装后,合力“击靶”,这种“机灵劲儿”与之前人们的想象完全不同。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纳米有多小?一根头发丝的直径约为5万纳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纳米材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传统的研究与制造技术在面向纳米材料与器件的时候遇到极大挑战,必须有一种变革性的技术路线来满足纳米材料与器件的制造。
■中国科学报记者 崔雪芹在光滑如镜的冰面上,滑冰者可以毫不费力地疾驰而过,几乎没有阻力。这是因为冰表面有一层很薄的液态水,可以起到润滑作用。不过,摩擦力尽管很小但仍然存在,滑冰者最终还是会停下来。那么,是否存在一种“无摩擦的冰”呢?
在北京怀柔的青山绿水间,一颗“数字地球”正在为守护全球的青山绿水而脑力全开。作为我国目前唯一专门用于地球系统模拟预测研究、软硬件一体的大科学装置,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寰”可以反演地球的过去、观察地球的现在、预测地球的未来。